笔者在这里连续使用“支持”一词,是取其“支撑”与“扶持”义。美声唱法犹如设置在承重结构上的构件,对于加强音乐剧唱法整体效果起到了稳定的基础性作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美声唱法于十七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成型于欧洲,是目前世界上发展得最完善、最系统、最科学的一种方法,与其他唱法相比,有如下特点:1.音域宽广,一般的美声唱法的歌手都能唱到两个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能唱到两个半八度,甚至能达到三个八度,宽广的音域方便了歌手对于技巧的运用;2.音色优美、音质统一,这一奥秘是科学的运用了声带的振动频率,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及音质的上下统一;3.气息通畅、声音连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无论唱歌还是唱戏,运用气息最多的方法。这种呼吸伸缩性大,储存量大,还有很好的声音连贯性和弹跳性;4.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包括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和脑腔共鸣,好的歌唱者可在发声中自由调节各个共鸣区,以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放大的共鸣效果;5.声音有韧性,伸缩性,这种发声,无论强弱音都要唱在流动的气息上。音量弱时,不是空虚无力,音量加大时横膈膜放松,促使声音能强能弱,能高能低。另外,口型向圆靠拢,可以使音与音、字与字的连接过渡较为自然、平稳、均匀,美声唱法的这些特点,已为各种唱法参考与借鉴。
音乐剧传达给观众的一切信息,最为重要的两个手段就是“视”与“听”。因此,为了尽量满足观众们对“听”的需求,找到一种能与音乐剧的各个特性相匹配、相一致的演唱方法,就成为了极其重要的问题。而音乐剧唱法的形成与出现,正好符合了音乐剧对演唱部分的所有要求,也正好与音乐剧的戏剧特点相对应起来。音乐剧唱法的综合性和艺术性体现为,其不但融合了美声唱法的声音观念和发声技巧练习,以及科学的正确的声音审美观,还汲取了通俗唱法一些特有的声音处理和对感情的细腻描绘,以及不停的发掘一些前卫时髦、符合大众口味的音乐原料和音乐语汇。这种唱法拥有着多样而独特的演唱风格,能满足所有观众的音乐审美观念,它既可以给人快乐忘情的生理感官刺激,还可以给人以情感跌宕的心灵共鸣。正因为此唱法的演唱中流淌着美声的血液。美声唱法是否可以承担起音乐剧唱法的基础功能,这种唱法能否为音乐剧演员提供一个优秀的演唱方式呢?我们可以通过对欧美一些各个时期全能型的音乐剧明星进行分析,看看他们的演唱道路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玛丽?马汀是二十世纪中叶最为活跃的音乐剧明星之一,她12岁时就开始接受专业的美声训练,20岁时,凭借自己优美的歌喉进入百老汇。后来,马汀演出的《南太平洋》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所有奖项。我们的结论是,好的音乐剧演员应是学习古典音乐出身,还要有着对通俗音乐文化深度理解的人。
音乐剧唱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不同的音乐剧中,各种唱法会根据各种整体风格和剧情、剧诗、人物性格特征的需要而被灵活运用,总之它是为剧情和角色服务的。唱法的多样性非但不会显得零乱不统一,反而更能塑造故事主题和刻画鲜明的舞台形象,这就是音乐剧的特色,而美声唱法这一优秀的声乐传统,在音乐剧演唱中具有稳固的基础性,甚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将伴着音乐剧的发展永远在路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