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音乐形象的个性化打造[10],到中型城市音乐形象作品的针对性创作[11],是近年来城市形象设计日渐凸显的文化表现,这种现象是多年来只重外形而忽视内涵建构的城市文化策略转型之体现[12],其深层次学术思考是近年来文化生态构建的发展之表现[13]。而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败笔也使人们反思此类问题的严重后果[14],其具体体现会因地域而不同[15],青岛城市音乐形象也应考虑到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作为移民文化特色的城市表现性征,青岛城市区处处洋溢着德国建筑的异域情调及德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表现为华丽的装饰外表与严谨逻辑化,这一内核是笔者全面调查了解这座半岛化的现代城市形象得出的多维认识,而分析这座城市音乐形象设计中的问题,笔者得出初步架构它富有时代特征和美学特征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思路,建立城市音乐形象应用的途径及策略,使城市音乐形象成为提炼城市文化内涵,推广城市形象的良好载体。德国古典音乐及其表演形式在青岛有其特有的空间,高耸矗立的天主教堂及基督教徒,海边的大小德式建筑,都有着西方尤其是德国音乐放松的氛围。因此,融会德国乃至欧洲的古典、浪漫音乐于这些外国建筑的外形之内,有助于提升物我相融的和谐氛围。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触及到各种不同城市区域中的音乐形象需求,其一是完全德式、西化的音乐形式,包括其演奏乐器及音乐内容,它主要分布于栈桥、八大关等场所。笔者有意地在此地约请作曲者临摹一首德国古典时期的钢琴小品,居然获得了路人的广泛认可;而特别创作的一首民间歌曲素材的小提琴作品却遭到了诧异的目光,可能是其目光在寻找不相容的原因在哪儿吧!其二是改编的西式作品,包括教堂、咖啡馆及西餐厅等外国友人聚众场所。教堂中的传经布道自然需要中外融合的音乐作品,而吃喝休闲之所也自然是中外人等混杂,这些场所需要中外兼顾的融合性音乐形象为之相配。其三是现代流行的音乐形式,在酒吧及中外年轻人聚居场所,完全现代化的时令小曲,爵士乐、欧美流行乐等风格的作品成为因地宜选。这些都是移民(或殖民)文化的音乐形象需求。
为这样的城市空间设计音乐时,要充分考虑架构富有时代特征和美学意趣的城市音乐形象的设计思路,建立城市音乐形象应用的途径及策略:专题创作、特色改编、针对性拼贴等都是形象设计应用的途径,其策略要多渠道、宽思路地筹措,其内涵及奋斗目标是将城市特点与特定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加深居民、游人、路人等不同群体对城市的认识、了解直至熟知。
当钢琴、小提琴在青岛城市中各处乐飘音绕时,当古典之声在德式建筑悄然飘出时,当民间音乐在青岛风俗体验馆热情绽放时,城市音乐形象设计及应用真正契合于城市文化建构之内,使人们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以特有载体、平台实现和谐相融[16],它不仅在于音乐内在形式与城市外在形式的融会与统一,还在于特色音乐形态与地域文化环境、城市形象塑造在设计及应用上的相映成趣,协调发展,就如同在越地听着越剧的各种形式的表演就会感到咿呀抑扬的惬意、和谐一样[17]。
青岛城市音乐形象塑造需要在内容选择、形式发展、形态的解构与重构上再做细致规划。其内容是本土还是西洋,其形式是原型还是改编或新创,其形态是核心内显还是线性外化,都要因地制宜,相时而动,其基本手法是挖掘音乐形象的本质属性来表现环境、文化、建筑氛围的相映成趣,而非简单拼凑的“拉郎配”,不是盲目崇外的“高大上”,更不是城市与音乐“两张皮”的华丽现代文明堆砌,它应该是内外兼顾、兼修的形象呼应与对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