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课时安排影响,音乐课课时少,间隔周期长,从而导致学生对作品只能“初步了解”,并存在记忆断层。其实通过我们自己的体验可以感受到,要想真正了解并体验到作品的内涵,需要经过反复的聆听。而音乐课上能做到的只有初步聆听和初步的引领体验。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有做音乐笔记的习惯。笔记内容分三类:一是对音乐知识的归纳记录;二是自己对所学作品的感受随笔;三是按老师要求搜集资料的整理。通过要求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初步的信息储备,可以大大提高课堂音乐教学的效率。而且学生自主吸收的这些信息更能够加强学生的印象。例如,对作曲家的生平、音乐作品创作背景、音乐创作手法及特点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的重点,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如何才能促进学生课后主动的学习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让我想到了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为什么对于某一阶段的流行音乐学生能做到耳熟能详?我觉得首先这些音乐作品学生容易理解,易于引起共鸣,再就是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环境。我们音乐课中的作品如果也能有这样的土壤,同样可以在学生心中成长。所以,我采用“课上听懂,课下多听”的教学理念。利用学校广播,组织班级合唱,课前一支歌等手段加强学生课后的听与练。
音乐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近几年,我们音乐教育经历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之后,正在蓬勃的发展。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不断的求索,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之美,让我们的音乐教学真正的迈开步子走起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