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教师在讲课时,合适的背景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好地渲染氛围,给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以提高教学效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一定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选用的音乐,应该和教学内容协调一致,一定要让它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服务。例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绿》这类课文时,就应该选择如《苏堤春晓》《小放牛》等一些轻松明快的曲子作背景音乐。在教充满着淡淡忧伤情感的课文,像《父母的心》《柳叶儿》时,则应选用一些曲风伤感的音乐作为背景。所以,所选音乐要在音乐内容、曲风和节奏上,与所教内容协调一致。选择在学生朗读课文或教师进行范读时的合适时机,在课堂上播放背景音乐,都会事半功倍。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朗读《黄河颂》时,可配以乐曲《黄河颂》;朗读《七子之歌》时,可配以乐曲《七子之歌》;朗读《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可配以乐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朗读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可配以《红楼梦》中的乐曲《葬花吟》或刘天华创作的哀乐《病中吟》。有经验的教师对背景音乐的音量一定要控制好,在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背景音乐的妙用,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富有特殊感染力的音乐,构建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来画龙点睛地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化学习的知识,加深对文章真挚感情的理解,进而升华主题。例如,在教学《台阶》一文时,可以通过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视频,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的优美,一边观看感人至深的画面,营造出激发学生情感的浓浓氛围,加深了他们对父亲的理解和尊重之情,深入理解父亲的追求。如,教授至爱亲情单元中课文《背影》(朱自清)、《我的母亲》(邹韬奋)、《父母的心》(川端康成)时,可选择《父亲》《母亲》等歌曲来表达父爱和母爱之伟大,加深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升华主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