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欣赏的步骤:
1.分别聆听变奏一和变奏二,讨论分析音乐发生哪些变化?
2.听中提琴音色,与小提琴进行对比。
3.思考这个时候的小鳟鱼在干什么?
变奏一和变奏二不是这首乐曲需要重点欣赏的段落,利用对比欣赏的方法不仅能够缩短欣赏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知音乐的变化和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信。
4.肢体律动,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发展变化
肢体动作在欣赏教学中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的重要手段。巧妙地设计肢体动作,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借助肢体语言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具有双向作用。但有一点,动作设计的核心必须符合音乐文本的情绪。在变奏三中笔者设计了随乐走步的律动,一个八拍向左走,一个八拍向右走。音乐强的时候直起身子走,音乐弱的时候弯腰走。通过这样的肢体动作感受音乐的变化,作曲家如何形象地描写出小鳟鱼遇到危险来临时的逃跑。变奏四中让学生随乐拍一拍6连音的节奏,拍出强弱对比,感受小鳟鱼被抓时的挣扎。
在教学设计中笔名把变奏三和变奏四作为欣赏的高潮部分,用肢体动作感受这两部分音乐的发展变化。在音乐课堂中将肢体语言设计得巧妙、得当,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发展变化。
5.创编结局,促进想象力生成
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能带给你意外之喜,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架好桥梁,铺设好背景,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赋予音乐作品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这是将“引导―发现”法升华的一个阶段。
(结束段)
6.聆听结束段,为乐曲补充一个结局
师:故事在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听听结束段。
师:主题旋律再次响起,小提琴、大提琴轮流演奏,钢琴也再现了开始的伴奏音型,与开头相呼应,预示着水面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你觉得小鳟鱼的命运如何?它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生:被渔夫吃掉了,渔夫又回到河边去捉鱼。
生:我觉得被渔夫拿去集市卖,然后被一个小女孩买走了,小女孩又把小鳟鱼放回了水里,所以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音乐没有“标准答案”。本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为乐曲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通过让学生补充结局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音乐,对这首乐曲产生自己的观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得法”指的就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最能有效地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争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