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通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欣赏曲目钢琴五重奏《鳟鱼》一课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1.趣味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精简有趣的导入是通向音乐的桥梁,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本人在执教钢琴五重奏《鳟鱼》一课时,在导入环节中提炼《鳟鱼》的歌唱版本中的一段歌词进行范唱,歌词如下:
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
快活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样。
我站在小河岸上,静静地朝它望,
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它游得多欢畅。
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它游得多欢畅。
这一段歌词就像一个故事的开端,吸引着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其次,教师的范唱在音乐教学中非常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歌声和生动形象的音乐故事,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特征
聆听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手段,“以听为主”,是要带着问题去听,而不是盲目地听,要有思维参与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听。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有重点地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够面面俱到,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深入浅出。
(主题段)
问题一:小鳟鱼游得是悠闲的,还是活泼的。游的速度怎么样?
问题二:你能听出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小鳟鱼游吗?为什么要用这种乐器来模仿小鳟鱼?
问题三:你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小鳟鱼的生活吗?
总结主题段音乐的特点(学生填空)
情绪 速度 力度 乐器
悠闲 中速 较轻 小提琴
问题一的设计是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速度。问题二的设计引导学生建立乐器与角色之间的关系,知道使用这样的乐器能够符合角色的个性。问题三的设计是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总结音乐内容,自主表达音乐所要表现的内涵。最后学生能够根据这三个问题自己总结出主题段的音乐特点。
问题的设计需要具有??向性,在这些预设的问题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学在问题―体验―探究―总结―新问题的进程中,达到“音乐与情感”的交流,作品与审美的对话,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体现教学的真正魅力。
3.对比欣赏,促进音乐分析能力的提高
对比聆听是音乐分析的重要手段。运用对比法进行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灵敏的听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变奏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