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讲究一种意境美,正是这种独特的意境之美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一种虚实相生、阴阳相辅的意境,最为典型的便是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时而静谧时而刚劲,在情景交融中赋予独特的美感。《二泉映月》中的主题音乐运用较简单的旋律音型将创作者在经历漫长人生之后所产生的人生感怀给予详细描述,其中既有凄凉、孤独又有一种符合大自然无形韵律的水乳交融,使得听众在聆听到如此悲凉的旋律后对于自己的人生开始反思。此时表现出的便是中国民族音乐所独具的深刻的哲学涵义。民族音乐在独具一种美感时还会产生一种空灵之美,听众在对声音有着独特审美感受之时,会悟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并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审美内涵。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空灵之美是对老子“大音希声”审美观的正确诠释,老子在此处所指出的声音,并不只是一种无声之音,更是在讲音乐会创造一种悠远朦胧的意境,“虚”的意境之美中有“道”的存在,只有得“道”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正如琵琶曲《霸王卸甲》作品取材于楚汉垓下之战,将楚霸王项羽在交战中的失利以及别姬自刎的悲剧故事淋漓尽致的展现,运用中国民族音乐中特定的定音方式及定音技巧将作品中速度与力度及音响的更替变化进行重新创编,以期产生一种强烈的戏剧性效果。《霸王卸甲》一曲可看做是一种武曲,具有较强的写实性与叙事性,其中侧重表达了内在的情意,从全曲不同的段落中可看出不同的情绪,从多角度揭示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在将该作品的音乐本体特征进行详细剖析之后,会对其创作特点及创作意图有更为全面的理解,从而曲子的文化内涵能够跃然纸上,当演奏者运用中国民族乐器将该作品展现时,作品中不同寻常的故事便会变得更具一种美感,听众所能感受到的不仅是琵琶艺术的魅力更是民族音乐的美。 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具备的意境美,其中带有一定的思想性。意境的本质特征便是生命的律动,在律动中展示生命的美。中国民族音乐虽然有别于西乐,不像西乐能够运用和声、复调等将音乐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中国民族音乐运用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将独具内涵的带有生命律动感的音乐展现在听众面前。如果说西方音乐是相对稳定的,那么中国民族音乐便是流动的,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从一种律动中感受到社会、人生中的真谛。在民族审美心理中会将对艺术意境的感知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从《乐记》中“音由心生”的观点中可窥探一斑。在民族音乐的审美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内心的感受,注重自身的审美取向,并对音乐本质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在心中产生一种心灵律动,真切感受民族音乐所带来的动人的生命旋律。民族音乐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场合,如庆祝典礼、宗教活动、祭祀活动等等,无论在何种场合中均能够召唤我们的情绪,引导人们去崇敬、去哀悼。它会使人兴奋,亦会使人悲伤,能够使人在斗志昂扬的状态中奋勇向前,同样会使人在悲伤中潸然泪下。人们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对于此种音乐相应的情绪,能够将这种情绪转化为一种生命的韵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