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能力大小是关键。没有能力就谈不上应用。能力可分为两种,即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专业职业能力,一类为非专业职业能力。以音乐专业为例,非专业职业能力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而专业职业能力是指演唱能力、器乐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理论教学和演出能力等。非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作专题教育讲座,也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我们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即校内与校外。
(一)校内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渗透于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
1.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促进能力的加强和提升。以舞蹈教学为例,在舞蹈教学中,打破传统的从基本功到基本功,从组合到组合的训练模式。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创编。每学习一个新的舞蹈组合,就给一首新的歌(乐)曲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创编小组,将学到的舞蹈组合动作重新编排,自导、自演、自评、老师点评。在舞蹈组合学习的过程中,打破原来的模拟训练,而是在组合练习过程中加入自编队形和造型,使舞蹈学习与排练结合在一起,学生实践了组织排练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同学们练习了基本功、学习了舞蹈语言,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和组织训练和排练的实践能力。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学生积累了教与学的经验,使各种能力产生质的飞越。再者《歌曲创作》,此课程是音乐专业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讨论式、实践式的方法,加入了欣赏、视唱、弹唱、即兴伴奏。学生们既学习了作曲理论与作曲技能,又训练了音乐表现能力。特别是对习作的批改和考试进行大胆的改革,将书面批改与小型音乐会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自弹自唱或互弹互唱自己创作的歌(乐)曲,大家听、大家评,老师作重点综合点评再综合评定成绩,既透明又公正。这样不但提高了同学们歌曲创作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协调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音乐专业职业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
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局限在音乐专业内,还可以渗透于非专业课程,如《道德修养与法律》,任课老师大胆创新,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文明与不文明行为,收集典型的人和事,创编成歌曲、表演唱等。用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表现社会文明道德与法制的正能量,同学们即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展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2.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如参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赛、组织班级周末文艺晚会、参与学校音乐普及教育活动、深入到全校非音乐专业开展音乐辅导活动包括合唱指挥、演唱伴奏、排练舞蹈等。
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国内外着名专业艺术团体、优秀人才到学生举行各种演奏、演唱音乐会。邀请着名学者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提升对音乐专业发展的前瞻性。
(二)校外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借助社会这个大舞台,让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活动。如每年一度的青春艺术节等,都加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应用能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