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夜上海》为代表的“上海老歌”造就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个高峰。“上海老歌”的创作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兴盛于30-40年代,其特色在于用高深精致的作曲手法、民族化的音调,结合外国舞曲如爵士、华尔兹、探戈等的节奏类型,把雅俗共赏做到了极致,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生。
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港台流行音乐全面进入大陆。在此阶段邓丽君的歌声意义非凡,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真正拉开中国大陆大众文化序幕的是邓丽君歌曲”。人们对优美抒情、轻松和缓以及含情脉脉的艺术形式的渴望,也使得台湾校园歌曲也一下流行了起来。
1978年-1985年,因为台湾校园歌曲被大陆翻唱,引发了大陆“港台翻唱”时代的来临,到1985年末,在大陆,流行音乐终于取代传统革命、抒情歌曲成为大众音乐的主流,人们不仅歌唱生活,也开始敢于表达欲望。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流行音乐文化市场进入鼎盛时期。但在1990年代初,相比港台和欧美,大陆流行音乐制作的各个环节还显得非常落后。直到1994年,港、台与大陆的流行音乐全部转向对都市题材的挖掘,注重表现现代都市人的情感与快节奏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与审美趣味,也更加贴近了流行音乐原本的文化属性之一――商业性。
1995年左右开始,大陆乐坛继港台之后,迎来了“以人带歌”的偶像时代。如今流行音乐文化传播更加快速便捷,来自港台、欧美、日韩的流行音乐充满音乐市场,使我国流行音乐面临新的变革,呈现出音乐需求、音乐创作、传播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网络成了推动音乐传播的强大动力,数字传媒促使流行音乐更为广泛传播,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流行歌坛歌手层出不穷、各类选秀节目铺天盖地而来,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众多歌者当中,能够经得住时间和艺术考验的流行歌手可谓凤毛麟角,或昙花一现、或鲜为人知,少有歌手能永立潮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虽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一年中有大量歌曲发表,但真正能经典传唱的流行音乐作品却是寥寥无几,华语音乐教父刘欢老师曾说过:不担心在中国找不到好的歌手,担心的是好的音乐作品在哪里。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流行音乐该怎样以良好的发展态势存在于时代之中呢?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