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三乐章是一首具有舞曲风格的快板乐章,采用E大调写成。第三乐章表现的是诗句中G的场景,即乡村的欢乐风俗舞蹈场面。乐曲开始的12/8拍以及带有附点性质的节奏,把我们带到了欢快的舞蹈场景。(见谱例6)

  这一乐章中,小提琴的主奏部分与前面出现的插部材料联系十分密切,在协奏的部分,由于只有古钢琴在演奏数字低音,所以音乐的情绪并没有那么强烈,从而与全奏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见谱例7)

  全奏的第一次再现,在调性上做了明显的对比,虽然在旋律的形态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调性由以前的E大调转成了升C小调,以至于这一段落的舞蹈风格更加柔和优雅。

  全奏的第二次再现,是原来的E大调在出现三小节以后转去了e小调,这是一种远关系转调,显示出了乐曲的特色之处,从而让乐段之间的对比更加明显。紧接着出现的第三插部依然在e小调上进行,插部之后出现的全奏又马上转回到E大调,全曲在欢快热烈、明朗激昂的旋律中结束。

  在整体上看,第三乐章并不像第一乐章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对比性内容,如果从音乐的内容来说,第三乐章略显单一,只是表现了乡村中风俗性的舞蹈内容。但如果从音乐的形式来看,第三乐章却是十分丰富的。在这种全奏、独奏的反复变化中,可以感受到舞蹈场景的欢快。

  纵观整首《春》,是把器乐曲与标题性内容结合的尝试,也为西方标题性器乐曲的创作做了很好的探索性工作,不愧是小提琴作品中的佳作。

  注释:

  ①[英]爱德华?唐思:《管弦乐名曲解说》,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515页。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