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乐章是一首具有舞曲风格的快板乐章,采用E大调写成。第三乐章表现的是诗句中G的场景,即乡村的欢乐风俗舞蹈场面。乐曲开始的12/8拍以及带有附点性质的节奏,把我们带到了欢快的舞蹈场景。(见谱例6)
这一乐章中,小提琴的主奏部分与前面出现的插部材料联系十分密切,在协奏的部分,由于只有古钢琴在演奏数字低音,所以音乐的情绪并没有那么强烈,从而与全奏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见谱例7)
全奏的第一次再现,在调性上做了明显的对比,虽然在旋律的形态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调性由以前的E大调转成了升C小调,以至于这一段落的舞蹈风格更加柔和优雅。
全奏的第二次再现,是原来的E大调在出现三小节以后转去了e小调,这是一种远关系转调,显示出了乐曲的特色之处,从而让乐段之间的对比更加明显。紧接着出现的第三插部依然在e小调上进行,插部之后出现的全奏又马上转回到E大调,全曲在欢快热烈、明朗激昂的旋律中结束。
在整体上看,第三乐章并不像第一乐章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对比性内容,如果从音乐的内容来说,第三乐章略显单一,只是表现了乡村中风俗性的舞蹈内容。但如果从音乐的形式来看,第三乐章却是十分丰富的。在这种全奏、独奏的反复变化中,可以感受到舞蹈场景的欢快。
纵观整首《春》,是把器乐曲与标题性内容结合的尝试,也为西方标题性器乐曲的创作做了很好的探索性工作,不愧是小提琴作品中的佳作。
注释:
①[英]爱德华?唐思:《管弦乐名曲解说》,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515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