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细部结构的处理
在细部结构的处理方面,这部钢琴协奏曲在自由乐章的结构之下,对细部结构进行了精心的处理。拉威尔在充分发挥20世纪初各种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次大的高潮且多次经过乐曲的前奏。在全曲即将结束时,节奏突然加快,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部乐曲高度的内在统一,这种统一是由于拉威尔运用了动机贯穿的手法。因此这部乐曲听起来有悠长伤感之感。不得不说,拉威尔在细部结构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技巧。
(二)对调式调性的安排
在对调式调性的安排方面,拉威尔同样能够巧妙的进行。他对细部结构的处理展现给听众的是一种自由之感。因此,拉威尔在这种自由的和声之下,竟然在对调性的处理上和听众玩起了捉迷藏。也就是说,如果这种调性不主动闪现或是听众不刻意寻找,听众是永远抓不到的。虽然有时会隐约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又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从理论上来说,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主要采用了动摇调支柱和分散调中心两种游移技法,来试图摆脱调中心。所谓的分散调中心,就是运用多个中心来扩散主和弦使之分叉,致使主调游离。动摇调性支柱则是主要运用架空主和弦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使其他和弦的反馈放大,导致对立和弦逐步离异,最后形成调性游移。在这场调性游戏中,有一点需要说明,有时会连续出现小和弦,配合小调的色彩,这是因为它主要是在大调的范围内进行的,尽管会出现这种小调色彩,但终究是转瞬即逝。拉威尔在低声部连续使用延长来加强调性,就像手中的风筝一样,看似左右飘动上下翻飞,其实永远也离不开别人的视线。
(三)对节奏形态的运用
《左手钢琴协奏曲》在节奏形态方面的变化及其丰富。总的来说,它运用了复合节奏、分解节奏、分解式节、柱式节奏等形态。比如第一部分就是采用了柱式和流动式相结合的节奏,中间部分则更侧重于爵士乐的柱式节奏,第三部分更倾向于和弦分解式的节奏形态,因为它具有流动性。自由节奏形态和符合节奏形态在这部钢琴曲中更是多次出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