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能让幼儿接受的活动
为孩子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时,要从动作、音乐和道具等多方面来考虑。音乐作品的长短不一,为了便于幼儿接受,老师基于幼儿年龄的特点和音乐能力上的发展状况,应进行一些删减或增添,改编以便幼儿理解和接受。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城市幼儿强一些,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学习小班音乐律动《可爱的小孔雀》时,教材的音乐很短,但在实际教学中可增添到三段音乐:第一段教师跟幼儿一起创编孔雀梳洗的动作;第二段幼儿自由编动作,如孔雀开屏、梳理羽毛等动作;第三段,幼儿继续创编动作、自由发挥。经过改变后的乐曲,结构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幼儿容易表现,更利于幼儿接受。
(二)选择能让幼儿可操作性的活动
中班幼儿仍然对模仿动作抱有浓厚的兴趣,选择韵律动作时多选模仿动作,动作的难度上可以学习移动动作和复合动作。如韵律活动《雪花飘飘》,在“雪花飘飘”创造性活动的第一阶段中,我让幼儿先观赏一段优美的MTV《雪绒花》,片子再现了风雪交加的冬天的景象,然后,我与幼儿一起讨论:在雪花飞舞的日子里,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开始了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我给予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时间,幼儿用肢体动作讲述着他们心中的故事,而且带着幼儿鲜明的个性特点,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效果;第三阶段,我让大家分享交流,共同评价,找出他们的亮点,帮助创编肢体动作;最后的MTV“雪花飘飘”起到了小结提升作用。应当说,这样的学习时间是幼儿最乐意和愿意支配的,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