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音高轮廓的加工不仅体现出整体的认知过程,而且决定听者对音乐情绪乃至意义的加工。目前对失歌症者旋律轮廓知觉的研究主要通过操纵音高变化,形成旋律轮廓的两个条件:
(1)对总体轮廓进行变化,使新的旋律完全违反原轮廓;
(2)改变局部音高距离,保持原轮廓。
在Peretz等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改变原来旋律中的音高距离来创造违反轮廓(音高轮廓总体改变)或保持轮廓但音高距离发生变化(音高轮廓局部改变)的新旋律,然后将原来的旋律同改变的旋律配对呈现,请被试判断两个旋律是否相同,结果发现Monica对整理轮廓以及局部轮廓发生改变的旋律的识别都有困难。
如果说Peretz等的研究只说明了个案在音高轮廓加工方面的障碍,Foxton等的研究便证明了这种障碍的普遍性。Foxton等的研究也涉及失歌症者对音高轮廓的加工能力。研究包括三种实验条件,转调但不改变轮廓、不转调但轮廓违反、调和轮廓均保持不变。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成对出现的两个序列是否相同。结果发现,失歌症者对这些旋律轮廓的分辨都显着低于正常被试,证明失歌症者无论是对轮廓的整体加工还是局部加工都存在障碍。
上述研究仅考察在非声调语言背景下的失歌症者对旋律轮廓的加工。Jiang, Hamm, Lim, Kirk和Yang研究了声调语言背景下的失歌症者对旋律轮廓的加工,研究结果发现,失歌症者与正常被试在轮廓违反条件下的操作水平,均好于轮廓保留条件下的操作水平,但是,与正常被试相比,失歌症者在旋律轮廓局部和整体改变的识别和分辨方面都存在障碍。
失歌症者不但在音高轮廓的知觉方面存在障碍,对音高轮廓的记忆也低于正常被试。Peretz等在MBEA问卷的测量中涉及了失歌症者对旋律轮廓的短时记忆。在MBEA记忆任务中,被试需要判断所听到的旋律是否在之前出现过,旋律涉及轮廓的保留及违反。结果发现,失歌症者相应的记忆水平显着低于正常被试。
为了进一步研究失歌症者在旋律轮廓的记忆中是否存在障碍,Tillmann等研究中同时操纵了相邻音高的音程,以及材料的旋律轮廓。研究者将14个旋律对中的三对旋律轮廓改变,使旋律轮廓与原轮廓产生违反,然后分析被试在旋律轮廓违反和旋律轮廓保留条件下的记忆水平。结果发现,失歌症者与正常被试对旋律轮廓违反序列的记忆均好于旋律轮廓保留的序列。但是,失歌症者的记忆水平均显着低于正常被试。表明失歌症者对旋律轮廓的整体和局部记忆都存在障碍,但是对旋律轮廓的局部加工要好于整体加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