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类歌谣具有丰富多样的种类,按照体裁进行划分,可将其分成小调及山歌,山歌中又继续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歌曲,如风俗礼仪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情歌等,其中在民间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就是情歌。在广西贵港地区民间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情歌对唱,通过歌曲抒发感情,以歌为恋,表现了人们在感情不同阶段中的不同心情。其情歌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
(一)词体结构――“三吊尾”。广西蓝衣壮族的民歌词体语言非常简单,人们可以很容易明白歌曲内容。歌词类型最普遍的形式就是七言四句型,每首歌曲由四句歌词组成,而每句歌词中都由七个字组成。歌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需要做到尾音押韵,前后对偶押韵,这个押韵虽是地方方言押韵,但是通常都是汉语形式押韵。男性在对唱时需要做到五句一首,每首歌曲的尾句需要重复女性的尾句,这种唱法被称为“三吊尾”。其体现出的审美意象,与我国的传统音乐思维方式有着紧密联系。
歌词首句通常有三言头、五言头、六言头和七言头,而七言?^及三言头是最为普遍的。[1]蓝衣壮歌曲和壮族的其他民歌不同,唱到情感高潮的地方,会加入四言,即“嘛阿表暖”,从内心牵动和激发对方的情感,通过这种形式表现蓝衣壮人民的真实情感,让对方感觉更激动和亲切。比如《相思》,这是一首表现相思的歌曲,歌词“肚饥想着糯米饭,脚底穿皮想着鞋。鸳鸯枕头自己睡,翻身想着妹来挨。”在“鸳鸯枕头自己睡”后面就加了四言。
(二)歌唱形式――“女唱男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礼法及道德,要求女子要遵从法纪,遵守道德伦常,对女子的言行和发展进行约束。受此影响,女性具有内敛、温顺的性格特征。这也使得很多民族情歌对唱中,通常都是“男唱女对”的形式,男子会先通过歌声向女子传达爱意,如果女子同意,再以歌声的形式回应,但是,在蓝衣壮歌中,就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情歌对唱形式,由女子先用歌声向男子传递爱意,如果男方同意,两人确认是情投意合,就会演唱成套的情歌,如初恋歌、约会歌、别情歌等,发展成“女唱男对”的歌曲演唱形式。[2]女子在用歌曲向男子传达爱意时,较为害羞的反而是男子,就如同深闺女子一般,这和“母系氏族”的遗风有联系。
(三)旋律音调――“依曲填词”。从歌曲的旋律中可以看出民族及地区音乐语言上的特点,贵港蓝衣壮族情歌曲调上通常都是四度、五度大跳形式,歌曲旋律通常也是呈波形的抛物线起伏。通常歌曲中没有伴奏乐器,使用贵港白话演唱,在演唱歌曲的中间部分时,还会使用贵港白话特有的长调。
“依曲填词”是广西蓝衣壮族民歌最显着的旋律音调特点,几乎全部歌曲都是同样的音调,区别在于结合不同内容填入相应的歌词。演唱者也通常结合现有情况,即兴创作填词,不管怎样变动,歌词的形式几乎维持不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