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域下的艺术审美现象

  (一)艺术是生活世界的“局部”反映

  胡塞尔认为,艺术问题是从属于哲学问题的,而艺术的哲学问题就是关于生活世界的问题。如此说来,艺术也归于生活世界,它们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胡塞尔所探讨的生活世界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自然世界,而是超出现存世界、自然世界的现实生活,它是先验性的。可见,胡塞尔把主体和主体与之的自然态度和反思态度进行了区分:对于前者,主体以自然生活视野中的对象为目标,一切情欲及其行动都来源于此;对于后者,主体注意的对象不再是直接性的、个别性的,而是综合的、整体的,这是一种普遍的生活。可见,艺术具有先主体验性。在胡塞尔看来,这种先验的生活世界,不仅包含现实生活,而且包含科学思维。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胡塞尔眼中的艺术美是“一种经验的超越领域”,具有基于经验而高于经验的特质。

  (二)艺术想象与审美感知

  胡塞尔在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形象、艺术表演等艺术美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时,他从现象学分析的角度将艺术想象与审美感知进行区别,并努力在辨析二者的区别中阐释想象的本质问题。其一,想象、想象的表象以及想象现象的概念是多语义性的,具有不确定性。当然,不少学者将想象理解为一种能力、一种活动,或者是一种结果。胡塞尔对这些观点持反对意见,他分析指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而达到显现的形象,包括人、寓言人物、动作、激情、情境等等,诗人与创作者“给我们虚构的东西叫做想象”。其二,想象与感知到底有何区别?在他看来,想象就是呈现;感知就是复现,即呈现与复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过去,我们曾认为感知是一种表述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对象化东西仿佛作为我们个人心中的、作为原貌呈现的显性表现。诚然,在意识想象中,表现对象确是在那里显现着的,但它显现出来的东西不是作为现在呈现的样子,它只是被复现出来的,它仅仅似乎如此,不管怎样它依然在那里存在,但它也不是似乎这样,它是以形象显现给我们的。

  不仅如此,胡塞尔还将这种形象化的“想象”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通过外在图像进行的几何性、物理性想象;其二,是通过内在图像组合、重构进行的精神性的想象。一般来说,物理性图像客体是虚构的,乃为一种感知的客体,不过却是一种外观看得见的客体,想象的思维意识就在其中增长、膨胀。比较来说,艺术创作、表演作为形象呈现出来,这种形象不是现实却来源于现实;不是真正的表现却又表现一定的客观现实,因此,它和现实之间既有相似而且又有本质区别。据此,在胡塞尔看来,艺术创作、表演不是当下呈现,而是以想象、追忆形式再现,艺术创作、表演中的感知与想象是主体通过感觉、想象等因素以意识形态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两种表象行为。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取向

  胡塞尔在论述艺术创作、表演的想象与感知的差异时,也谈论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取向问题。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与艺术创造中的表象(图像)之间仅有相似性,而非同一性或等同性,重要的是艺术创造者如何表现,而不取决于表现事物的本身。艺术创造中的审美取向需要想象、联觉来实现。在艺术审美中,想象作为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及其表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是一种“三度创作”主体所具有的把握主题思想和表象客体表现之间的内在的联觉意识,它对审美鉴赏活动的终极实现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胡塞尔惊人之处还在于他指出,想象的这种能动性是有限量的,不能无限无终进行,必须适时返回表象的客体本身,有时想象和取向的参与还有可能是无益的。因为,艺术的生活世界是有特性规定的,它与现实世界绝然不同,只是一个意念想象中的形象世界,具有“仿然”性。可见,想象是艺术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超然工具。通过

  对艺术审美想象进行比对辨证分析,此乃说明,审美表象与审美观察是及其复杂的,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审美取向具有不确定性和不易性。所谓审美取向就是对艺术想象物的选择和判断,具有一般选择取舍的客观性,但它又是在想象中进行的,选择的真实性超过了现实世界所拥有的想象物的单一表现,因而具有一定的虚拟性。据此可知,审美取向与一般的选择判断不同,它不是对现实世界物的把握,而是对抽象的美的“现象”予以把握,具有选择的理性思维特征,但这一过程均是在想象中发生的,所以具有“仿然”的特征。如此说来,艺术审美取向有理性和非理性,选择判断亦有真有假,这是由艺术审美与生活世界相互运动、相互制约而又并行发展形成的必然结果。

为您推荐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

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依存、借鉴、吸收的现象

  随着音乐市场的拓展和完善,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以及情感需求的理性化,中国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又不可避免地走到一起,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借鉴、吸收的关系。中国人有很深的民族情结,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正是扎根于这..

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音乐艺术用音箱的魔力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谨慎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史不加任何外力,直..

卡农节奏吟诵,凸显音乐审美性

微信音乐的传播现象分析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中,传播活动是人在社会中进行交往、互动的基础,是产生社会现象的前提条件,更是形成社会形态的基础要求。社会学家查尔斯?科利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和..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也蕴含了艺术之美,这种“美”主要是对人的情感世界进行影响。另外,音乐也是充满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歌词和曲调中都展现出极其厚重的感情,学生必须要对其进行感受..

嘻哈精神打造美国梦,现象级《汉密尔顿》分析

  经过上述对《哈密尔顿》进行阐述,很多人会对《汉密尔顿》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为什么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经过音乐剧改编能够获得如此反响。奥巴马在16年3月14日?o出了答案。在演讲过程中,奥巴马先开玩笑的说自己是《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