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民歌所具有的和声语言

  和声的音程能够对多声部构成予以显示,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也是如此。本文发现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在对各种音程进行运用时,也是把“先不协和然后协和再不协和”作为原则。协和与不协和这两种因素存在于每个乐段的两个声部之中,这导致声部中矛盾性和统一性的存在,促进整个多声织体向前发展。

  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和声由以下音程材料组成:

  (一)大二度

  在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中,大二度是被运用最多的、民族特色最明显的和声音程。大二度和音中既有弱拍也有强拍;既存在连续进行也存在持续进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实值比较长的平行大二度下滑音经常被用于湖南靖州苗族的多声部民歌之中,这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和声方法。

  (二)同度音程

  数量很多的同度音程存在于湖南靖州苗族的多声部民歌之中,特别是在歌曲的开始部分特别明显。表现为男、女同度齐唱或者男声、女声八度齐唱,这种唱法力度非常之强。

  (三)纯四度、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和音

  存在于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中非常主要的音程材料是纯四度、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和音,运用这些音程时可以非常自由,能够把苗族歌曲所独有的抒情、优美体现出来。

  (四)大二度、小七度、大六度和音

  在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中大二度和小七度和音出现的情况很少,大六度和音极少出现。

  总体看来,把声部横向发展结合作为基础,从而产生了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和声关系,这种和声关系同旋律和多声结构相比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当然这并非指在苗族多声部民歌之中和声的协调不被重视,与此相反的是,苗族歌手在对多声部民歌进行演唱时,非常重视强调纯四度、纯五度、大二度延留音,这清楚地说明他们十分喜爱、重视、追求特殊和声效果。

为您推荐

旋法旋线:旋法多变复杂,旋线起伏纷呈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的音域较为宽泛,

  表3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旋法旋线特征   民歌类别歌例音域特点上下行特点跳进特点旋线特点唱火歌烧火歌音域不宽,低音较低,音高不高。低音到高音的跨度只是纯4度、纯5度。用音主要为大2度、纯4度、大3度。旋律下行..

节拍节奏:形成了多样性与复杂性兼具的特色亮点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所使用的

  表4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节拍情况   有效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2/4拍2124.424.424.43/4拍1922.122.146.52/4拍3/4拍组合的变换拍1517.417.463.93/8拍1315.115.179.03/8拍6/8拍组合的变换拍12141493.0其..

曲式结构:“板式变化体”结构为主,多样性曲式结构为辅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

  此外,随着生活的多样性,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的曲式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一段体曲式的民歌即是其中之一,这种类型的火把节民歌中,可以见到由两句、三句、四句或更多乐句组成的不同结构,但以上下句和“起承转合”的四乐句..

人文素养的提升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安庆民歌展望

  在现代社会音乐文化的冲击之下,民俗民歌受到了严重影响。如何保护好并将安庆民歌发扬光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仅通过“口传心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方式是满足不了安庆民歌音乐文化迫切要站稳脚跟的需要..

安庆民歌传承现状

  (一)措施与方式   安庆民歌音乐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继承为主要形式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如民间婚丧嫁娶时具有安庆传统特色的吹拉弹唱,安庆民歌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孔雀东南飞》,有着浓郁地方人文特点的安庆..

严歌苓影视改编作品的画面感颇佳,具有可视性

  严歌苓作品受到影视改编的关注,原因在于作家原着的个性化十足的历史叙事和能够满足读者心目中传奇性的需求,从而十分轻易地实现影视改编的市场需求,作品中“伦理视角”和“民间智慧”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影视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