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的音程能够对多声部构成予以显示,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也是如此。本文发现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在对各种音程进行运用时,也是把“先不协和然后协和再不协和”作为原则。协和与不协和这两种因素存在于每个乐段的两个声部之中,这导致声部中矛盾性和统一性的存在,促进整个多声织体向前发展。
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和声由以下音程材料组成:
(一)大二度
在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中,大二度是被运用最多的、民族特色最明显的和声音程。大二度和音中既有弱拍也有强拍;既存在连续进行也存在持续进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实值比较长的平行大二度下滑音经常被用于湖南靖州苗族的多声部民歌之中,这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和声方法。
(二)同度音程
数量很多的同度音程存在于湖南靖州苗族的多声部民歌之中,特别是在歌曲的开始部分特别明显。表现为男、女同度齐唱或者男声、女声八度齐唱,这种唱法力度非常之强。
(三)纯四度、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和音
存在于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中非常主要的音程材料是纯四度、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和音,运用这些音程时可以非常自由,能够把苗族歌曲所独有的抒情、优美体现出来。
(四)大二度、小七度、大六度和音
在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中大二度和小七度和音出现的情况很少,大六度和音极少出现。
总体看来,把声部横向发展结合作为基础,从而产生了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和声关系,这种和声关系同旋律和多声结构相比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当然这并非指在苗族多声部民歌之中和声的协调不被重视,与此相反的是,苗族歌手在对多声部民歌进行演唱时,非常重视强调纯四度、纯五度、大二度延留音,这清楚地说明他们十分喜爱、重视、追求特殊和声效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