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声乐交响曲《绿色的呼唤》是由六个相互关联的乐章构成,从各个侧面把历史与现实的生态环境情况及感情交织起来,不单单达到追忆昔日历史的效果,也真切展现出对当今时代的感叹和对明日重新辉煌的冀望。
(一)分析《绿色的呼唤》整体创作风格
《绿色的呼唤》这部交响曲不管从作曲技法或风格上来说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深入分析作品可知,作者把西北风貌的民族性与创作技法合理结合,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从民族性角度来说,《绿色的呼唤》吸收陕北民歌的精华,又采用现代作曲技法进行穿插。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说,不管各个时期、不同民族都为人们留下了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创作经验。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单单要尊重作曲者选择创作方式,也要尊重听众自由的选择作曲者,从而真实感受到音乐是人类最智慧的艺术形式。深入研究韩兰魁创作的《绿色的呼唤》这部作品可知,作曲家进行创作时,把声乐当做一种乐器融入交响乐之中,甚至为交响乐用到的其他乐器进行伴奏,把声乐、器乐不相同的音乐形式进行融合,形成更加独特、丰富的音色效果,也是比较新颖的创作手法。《绿色的呼唤》这部大型声乐交响曲中,作曲家把声乐和交响曲合理结合,不单单是一般的合唱曲结构,歌词大多像一组弦乐或铜管。在这一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复调风格,也能看到现代音乐技法的应用。所以,韩兰魁初期创作该作品时并未把交响乐单定为某种风格或范畴。如:第三乐章“沙流统万城”这段中,使用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相互结合描绘沙漠中的小精灵,这一大胆的创作手法,展现出作曲家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绿色的呼唤》中使用大量的地域概念,但并未展现出原始民歌的痕迹,整体使用交响思维对作品进行架构。同时,该作品也把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语言进行有机结合,例如:第五乐章“苏醒的土地”的和声是以音块为主,打破传统、甜美和声的制作办法。虽然这部作品仅仅创作17天完成,但其被赋予的现实意义更加深远。
(二)现代音乐思想的应用
韩兰魁在创作《绿色的呼唤》时,经常立足在黄土高原,确定黄土文化为创作主题风格,合理勾勒出黄土文化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绿色的呼唤》是以黄土高原为依据,把自然与音乐进行有机融合,表现出黄土高原的炽热、粗犷,也是对现代音乐思想应用到传统题材上的解读。整部作品可以分为六个乐章,以这六部分详细讲述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与向往绿色自然的意愿相结合的音乐故事。《绿色的呼唤》这部作品中,声乐和器乐合理集合,作曲家把声乐中的人声当做乐器元素放入交响乐内,不再采用比较突出的声线放在交响乐之外,完美结合的交响和人声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入分析这一作品可知,传统创作技法与现代音乐思想结合也是该作品的突出风格。传统的创作技法对我国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着重要影响,作曲家不仅仅继承传统作曲技法,也在继承的同时进行创新。如何把传统技法与现代音乐思想完美结合,成为当代作曲家重点研究的课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作曲家便积极探索传统创作技法与现代的集合点,《绿色的呼唤》作为那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传统的西北风格为主线,使用四度音程和信天游的曲调进行创作,同时,大量使用十二音。多调位及复合和旋也是本作品的明显特色。所以,在传统风格中使用现代创作技法和元素,既满足我国传统的审美需求,又展现出西方的创作手法,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音乐作品创作时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