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审美环境
审美环境是一定空间范围内适宜于审美的一些外在条件,包括听觉环境、视觉环境和师生关系三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觉环境的塑造。声音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它通过有节奏韵律的声音刺激听者的大脑皮层,让人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情绪,引起人的共鸣。良好的听觉环境的塑造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前提和要求,为保障听觉环境,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设备和安静的课堂纪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将之纳入考虑。
除了听觉环境,优美的视觉环境也会对音乐审美的教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水平是同时建立在音乐素养和对美的感受之上的,而视觉是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美的一个渠道。将教室以更协调的方式进行布置,多媒体和校内绿化环境的同时运用,注重教师本身的仪表等,都会让学生在视觉方面产生对美的感受。
另一方面,一段平等自由的关系也应当纳入这个和谐的环境当中。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就要首先和学生进行心灵层面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应该以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进行对于美和音乐的讨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二)培养审美兴趣
兴趣决定了学生会在某一门课程上投入多少努力和热情。对学生而言,能够不用花太大力气就能取得不错成绩的科目一定是他比较有兴趣的。对此,音乐审美课程的教师就应当尝试积极挖掘学生对于音乐和美的兴趣。音乐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怎样将这些具有魅力的音乐介绍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而考虑到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就要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等正确的审美观上做出努力。
比如在和学生欣赏《森林狂想曲》时,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一遍音乐以后进行自由绘画创作。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在音乐中都听见了什么动物,它们可能在做些什么事情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故事性,让音乐鲜活起来,这是提高音乐审美水平的第一步。
(三)提高音乐教师本身的审美素养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必须不断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身对于音乐审美的认识,才能教授好这门课。一个拥有人格魅力、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信服感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具感染力。如今市面上可以找到的音乐作品的水平有高有低,如何在这些作品中进行筛选,就成了音乐教师的任务。好的作品能让学生更容易产生美的感受,而一般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要素比较少,用来进行时间有限的教学比较勉强。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就决定了能否在诸多音乐作品中挑选出合适的用以课堂的音乐作品。
同时,一个优秀的音乐审美教师也不能仅仅拥有音乐技能,而是要兼备一定水准的文化底蕴。在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介绍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文化水平。一个仅擅长音乐而不擅表达的人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但文化意识的薄弱恰恰是我国高校中音乐系学生的一个常见问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