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音乐审美

  (一)创造审美环境

  审美环境是一定空间范围内适宜于审美的一些外在条件,包括听觉环境、视觉环境和师生关系三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觉环境的塑造。声音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它通过有节奏韵律的声音刺激听者的大脑皮层,让人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情绪,引起人的共鸣。良好的听觉环境的塑造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前提和要求,为保障听觉环境,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设备和安静的课堂纪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将之纳入考虑。

  除了听觉环境,优美的视觉环境也会对音乐审美的教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水平是同时建立在音乐素养和对美的感受之上的,而视觉是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美的一个渠道。将教室以更协调的方式进行布置,多媒体和校内绿化环境的同时运用,注重教师本身的仪表等,都会让学生在视觉方面产生对美的感受。

  另一方面,一段平等自由的关系也应当纳入这个和谐的环境当中。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就要首先和学生进行心灵层面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应该以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进行对于美和音乐的讨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二)培养审美兴趣

  兴趣决定了学生会在某一门课程上投入多少努力和热情。对学生而言,能够不用花太大力气就能取得不错成绩的科目一定是他比较有兴趣的。对此,音乐审美课程的教师就应当尝试积极挖掘学生对于音乐和美的兴趣。音乐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怎样将这些具有魅力的音乐介绍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而考虑到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就要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等正确的审美观上做出努力。

  比如在和学生欣赏《森林狂想曲》时,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一遍音乐以后进行自由绘画创作。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在音乐中都听见了什么动物,它们可能在做些什么事情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故事性,让音乐鲜活起来,这是提高音乐审美水平的第一步。

  (三)提高音乐教师本身的审美素养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必须不断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身对于音乐审美的认识,才能教授好这门课。一个拥有人格魅力、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信服感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具感染力。如今市面上可以找到的音乐作品的水平有高有低,如何在这些作品中进行筛选,就成了音乐教师的任务。好的作品能让学生更容易产生美的感受,而一般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要素比较少,用来进行时间有限的教学比较勉强。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就决定了能否在诸多音乐作品中挑选出合适的用以课堂的音乐作品。

  同时,一个优秀的音乐审美教师也不能仅仅拥有音乐技能,而是要兼备一定水准的文化底蕴。在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介绍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文化水平。一个仅擅长音乐而不擅表达的人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但文化意识的薄弱恰恰是我国高校中音乐系学生的一个常见问题。

为您推荐

培养意识,让学生敢开口唱

  音乐课实施素质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音乐带来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首先要注意的就..

让幼儿在音乐中快乐的“听”

  然而若只是提供安静的场所和适宜的素材,而没有一定的指导,恐怕还只是浅尝辄止,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师的作用此时就显得犹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倾听情况做以下的工作:   1.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1、注重个人主观情感体验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理念、社会文化结构、艺术欣赏观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作曲家们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根..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