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歌体裁由克劳苏拉发展而来。克劳苏拉本身具有“片段”或“句子”的含义。抽取原来圣咏中的花唱片段配上一个迪斯康特风格的声部,替换原来的单声片段,不可单独使用。克劳苏拉的创作由于有固定的圣咏声部,附加声部相对创作自由。人们将附加声部填入歌词,并用“经文歌”来命名这一声部,后来便直接用经文歌来指代这种体裁。起初经文歌只是在圣咏声部的基础上进行填词改编,但13世纪下半叶的经文歌修饰开始越来越艺术化,世俗化。彼得罗经文歌以及等节奏经文歌是最好的体现。
纵观中世纪的经文歌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主要沿着三个方向:
第一,经文歌纵向声部地位的变化。三声部经文歌是典型经文歌形式,早期仍然保持着圣咏的绝对地位,13世纪虽然还有圣咏定旋律,但已经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音乐材料写作所使用,削弱其宗教功能意义。到了14世纪经文歌便开始放弃圣咏定旋律。
第二,歌词内容的变化。早期附加声部歌词是与定旋律声部有关的拉丁文歌词,后来改用法语歌词且内容多为世俗内容。三声部经文歌还会出现既三个声部歌词内容都不同的“复歌词”现象,并以“复合曲名”命名。
第三,音乐手法技艺化。指经文歌发展过程中节奏、旋律等创作手法上的变化。
早期的二声部经文歌,其节奏形态较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