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是音乐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原实验稿十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五条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这五条课程理念内在蕴涵统筹兼顾国内外音乐思潮的重要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作用是辩证吸收中国传统乐教精髓和中国近百年的学校音乐教育经验,并且借鉴西方音乐审美教育的学术理论上,对我国音乐课程所赋予的课程基本定位。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兴趣的重要支撑。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以激发学时的情境兴趣,在由外化逐渐跃迁至内化,转换为相对稳定持久的个体兴趣。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实践是美国当代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诉求。音乐学习要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坚决反对将音乐课演化为音乐基础理论课。音乐实践更多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投入,要求学生在音乐体验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音乐形象的多元化内在反对音乐审美的统一结论。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就是运用音乐课程对于创造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学生在表演者、欣赏者、作曲者不同角色的榜样和互动,来激发音乐创造能力。
(三)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将我国各民族优秀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贯彻始终的价值主线。这一点是和世界着名柯达伊教学法相一致的。柯达伊认为学校音乐教育应当牢固树立在本民族音乐教育的基础之上。使用母语进行音乐歌唱教学,通过充满生活情趣、简单纯朴的民间歌曲来吸引儿童热爱、继承民间音乐文化形式。通过母语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财富。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这一点和美国通识课程的价值取向丝丝相扣。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的区别,都给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 面向全体学生是摒弃精英教育的传统思维,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具体到音乐教育中来,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不是要培养专业性的音乐特长生,而是要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音乐素养和音乐意识。雷默说到:“通识音乐课的目标,是促成所有的学生发展其自己对音乐在他们的文化中涵盖的角色的意识,以便可以欣赏、理解这些角色,并把他们看做对所有人开发的全部音乐可能性。”个性发展是为并且应试教育千人一面的同质化取向的重要教育原则。在音乐课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即兴表演能力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的音乐潜能,需要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进行自我鞭打、自我表现的重要环境。
基金项目:
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XSYK065。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