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音乐

  20世纪是一个比以往更加动荡、更加残酷血腥以及矛盾多变的一个时代。在短短的百余年,经历了动荡到发展,社会结构的裂变、政权革命的风起云涌、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经济水平的高度发展、价值观念的扑朔迷离都使这一时期的音乐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

  (一)战争对传统精神的冲击

  战争对西方音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无数的国家的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原本非常敏感的文学艺术家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细腻。战争所带来的悲观以及恐惧的情绪使文学艺术家们开始对这个社会呈现出怀疑以及反叛的态度,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这个社会的现实与丑陋。这种对“共性时期”的旧秩序的打破在这个极度要求自由与权利的时代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多变、丰富的。

  (二)战争激发音乐创作的“现实性”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社会动荡、矛盾加剧并引起了社会心理的巨大变化。音乐也开始不再表达美与和谐,反而揭露社会的丑陋。于是,一些艺术家提出了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的美学观念,他们认为世界性灾难就要来临,人类已经没有希望,他们只相信自己,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心灵才是世界的真实反映,这就是 20 世纪的重要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表现主义通过夸张、扭曲的音乐手法来表现作者内心深处对这个现实性社会的不满,通过尖锐、刺耳、不协和的音响揭露了这个现实社会的“丑陋”。

  (三)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战争的残害唤醒了民族意识,音乐成为民族救亡的重要工具。加上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音乐的传播手段,大量民族音乐因素被挖掘加工改造来宣扬本民族的爱国意识,丰富的民间音乐的养料也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色彩。作曲家创作的材料吸取范围被拓宽,大量的抗战题材的音乐出现并通过必要手段广泛传播。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