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我们有着56个民族,有个56个不同的种族语言,更加有着56个不同的音乐文化。地大物博造就了我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民族艺术的国家,有着不同情感韵味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的声调表现方式!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与西北黄土高坡,云贵高原山清水秀奇风异景与东北平原白山黑土地,西藏雪山,内蒙草原,新疆天山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多民族特殊的民风民俗,这也使我国的民族艺术和演唱有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点。现在以《孟姜女》为例,分析这首歌曲当中的音乐语言。
歌曲《孟姜女》是由一个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故事创作而来的。秦朝时期,孟姜女为了寻回千里外造长城的丈夫,哭倒长城,却只寻到丈夫的尸骨。这首曲子由曲作家王志信和刘麟重新编词编曲,将它改成一首摄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悲剧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全曲最灵魂的部分用了哭腔的唱法,将女主人公的悲剧情绪轰然而出!
首先乐曲在原来的民歌徵调式的结构上稍微加花修饰了一下。整个乐段几乎都是七个字组成一句话,非常的工整,演唱时歌手一定要像诉说哀怨的情绪缓慢的唱出来,气息平稳地进行,柔和!歌词:“正月里来是新春……”,旋律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展开了变化,虽然节奏,结构,色彩的变化都与第一段保持一样的,但是又在句尾加了二小节带哭腔的旋律,并且还延长了!语言咬字吐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流畅,哭腔的那一句,字头要有力的唱出来再归韵,再叹进胸腔里面模仿哭腔的腔体!随之歌曲进行了转调,进入了由大调转到小调风格,这种转入小调的手法,使音乐的悲剧旋律感更加的增强了,歌唱时的语言不能像诉说一样,要有如泣如诉的感觉,要有情绪的推动。 而后一段又借鉴了我国戏曲板腔音乐的表现手法,伴奏织体明显复杂了起来,感觉非常地急促,与歌声的高亢拖腔形成鲜明的对比,词中“大雪纷飞北风疾,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从秋走到年关过,不知丈夫在哪里”,旋律也采用了四分音符大连线的手法,将这种坚定且又痛苦的情感创造了强烈的悲剧艺术氛围!这个本曲的结束段落,伴奏织体以紧密的节奏,连续的后半拍将全曲推上了最后的高潮。一句“只见白骨漫青山”,“只见”这二个字中间有休止符,要字断气不断,形成一种不忍心看到尸骨而哽咽于喉的哭腔!“漫”字要让声音有控制的竖上去。最后一段以悲惨,哭天抢地呼喊式的音乐表现手法,将孟姜女的悲剧命运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下受苦受难的人们的悲愤表现得淋漓透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