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小节时,全曲进入了“转”部。这一段的音乐材料和发展手法与前面段落有很大差异,是一个对比部分。自第50小节起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改为六连音同音反复的柱式和弦,二胡在此时是片段式的呼应性旋律,同时这个乐段还起了连接部的作用。
在第56小节音乐递次减弱,第二小提琴与大提琴又奏出了完整的主题旋律,即再现,进入了“合”部。随着第66小节四重奏的长音延续,二胡奏出了炫技式的华彩段,此段旋律来源于两个主题材料的综合。
第85小节,弦乐四重奏的整体出现意味着进入全曲尾声。二胡在主调上奏出宽放的派生主题,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再现了第一主题的前半句,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则出现了第15小节处的“混沌音响”。这是对前面的回顾并作了综合性再现处理。
3.2 第二乐章
随着中胡对古诗词“吟诵”的展开,四重奏的织体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规则泛音音型、长音、震弓和滑音,都与中胡的吟诵共同营造出一种“乘风归去”的急切心境。
第45小节开始了“转”的段落。伴随着高潮的到来而开始的这个段落,是全曲的转折部分。作为该乐章的对比部分,整个乐段是由紧密复杂的复调手法完成的。
第51小节的后半部分,中胡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诗句开始新的吟诵。第55小节时,中胡移高五度重复了这一主题。此时四重奏组分别截取了它的片段动机,将音乐推向高潮,至第67小节所有乐器上滑音至极限后消失。
第69小节进入全曲的“合”部。这个乐段是中胡的独白,以华彩式的独奏形式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随着中胡的吟诵结束,第二小提琴、中提琴、第一小提琴分别以泛音的长音先后进入,恰好呼应了之前的音乐织体。
3.3 第三乐章
引子由不同形态不同素材的两大乐句组成,全曲几乎完全建立在这两个基本材料之上的自由变奏的结果。主题句的陈述以京胡西皮原板引入,第9-20小节的第二主题句,由等分的16分音符组成,具有快速“过场”的特点。
第20-53小节是引子主题的性格和体裁变奏,即由歌唱转为舞蹈。这段旋律属于京胡抖弓部分,而抖弓则是京剧中典型的过场音乐的展开手段之一;弦乐重奏组此时在模仿京剧的打击乐效果。
第53-91小节,是主题段在属调上的第一次展开变奏。
第139-164小节伴随着高潮的到来而进入。这段的开始处在整个乐章的黄金分割点,是主题材料片段动机的自由展开变奏,此段的配器力度最强,织体最为复杂。
第165-172是连接段,这里插入了一个新材料,同时以大齐奏调整音乐节奏,为再现做准备。而从204-225小节,音乐进入了结尾。配器用“大齐奏”的手法模仿打击乐效果,形成前段后长的连续三连音音型,其目的是为了拖拽住节奏,直至最后高潮的到来。在第216小节高潮处,全体乐器使用震弓演奏法,极具戏剧化。乐章最后意外的结束在C调上,具有风趣、诙谐的效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