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音程跳进以及七度大距离音程跳进,科普兰引用这段音乐在节奏和音乐形象

  2.爵士乐元素的运用

  当科普兰在巴黎学习时期以及回到纽约时,美国当时盛行的爵士乐文化对科普兰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当时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

  (1)拉格泰姆节奏和摇摆节奏的运用

  拉格泰姆产生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主要特征是注重节奏变化,多用切分节奏和复合节奏,如科普兰芭蕾组曲《小伙子比利》中第二段音乐主题的第四次呈示:

  可以看出节奏以四拍子为背景,与旋律声部的三拍子形成交错,是典型的拉格泰姆节奏形式。

  爵士乐的“摇摆节奏”建立在三连音的基础上,最常见的是将三连音的中间音略去,在科普兰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具有即兴特点、强烈切分节奏、摇摆节奏的爵士性段落,使音乐具有浓厚的爵士乐风格。如管弦乐曲《剧场音乐》第一乐章的序曲:

  序曲一开始由两只小号奏出一段紧张不安、自由延伸的旋律,连续的切分造成重音的倒置,使得旋律很像是爵士乐手的即兴演奏,具有强烈的爵士风格。这种摇摆性的节奏在作品《阿巴拉契亚之春》和《舞蹈交响曲》中都有大量应用。

  (2)布鲁斯音阶的运用

  布鲁斯音阶最大的特点是降低大调中的Ⅲ级音和Ⅶ级音,以及升高Ⅳ级音(也可以看作降低Ⅴ级音),这种变化音级产生的演奏色彩俗称“蓝调”,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爵士乐演奏家借鉴运用到爵士乐的演奏中,成为爵士乐的一种流行风格。

  科普兰的《舞蹈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建立在C大调上的一段旋律就很明显的运用了布鲁斯音阶:

  可以看出旋律中出现了bⅢ级和bⅦ级,这是布鲁斯音阶的典型用法,体现了浓郁的爵士风格。

  3.流行音乐和牛仔音乐的影响

  科普兰的一些作品中还能看到当时美国的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如他早期的钢琴小品《三首情绪音乐》中的《活泼》中段慢速段落的主题引自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我的好朋友》,科普兰将它和缓的华尔兹节奏转化成拉格泰姆的切分节奏。在钢琴曲《猫和鼠》中也有流行音乐元素的体现。

  而在芭蕾组曲《小伙子比利》中,可以明显的看到科普兰对牛仔歌曲的汲取,这部芭蕾舞剧改编自沃尔特?诺布尔?伯恩斯所着的小说《小伙子比利的传说》,这是一个队19世纪的牛仔威廉?邦尼生活故事的摘编。科普兰为了表现剧中的人物形象,选取了六段当时出版的牛仔歌曲作为主题素材。科普兰对牛仔歌曲的汲取,对作品的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您推荐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表现音乐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指出“节奏就是音乐的感觉”,而“节奏”也正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因此,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一切条件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

根据音乐旋律、节奏选择

  不同强弱、高低的音共同组成了音乐的旋律,因而能够展现出一定的情感表现力,对人们造成影响。而旋律中的节奏则与舞蹈有着紧密的联系,舞蹈中的各个基本动作都是来自于生活,跑、跳等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也能轻易地被..

根据音乐形象选择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形象来展现内涵,在富于展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人们的感情,从而有效地影响听众,使他们根据音乐产生联想。无论音乐还是舞蹈,其所呈现出的内容都是有限的,给观众感官的影响也有限。但是音乐和舞蹈都能给..

节拍节奏:形成了多样性与复杂性兼具的特色亮点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所使用的

动画音乐是动画模拟节奏和情景真实的重要手段

  动画音乐的使用,在影片中非常重要,动画音乐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动画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气氛或者是各种不同的特定的基调,这气氛和基调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从而达到为整个动画增加画面感染力、使观众的视觉效果..

原本节奏入手,突出音乐本体性

  童谣的音乐性是自然天成的,这表现在它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上。海州童谣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记录海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诙谐、幽默、词句押韵顺口,多为三七句式,具有浓郁的方言韵味,充满了优美的音乐性。在说唱的过程中..

卡农节奏吟诵,凸显音乐审美性

  “原本性”的音乐教学,从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节奏教学做起,逐渐进入多声部的说、动、奏、唱,简单易学的多维立体化的节奏训练,不仅在音乐技能上可以学习和把握,对于树立多声部节奏内心听觉、培养儿童立体思维,发展音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