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听觉即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说音乐听觉是指领会、思考、辨识、塑型音乐形象的能力。学习音乐必须从会听音乐打基础,就是要通过专业的科学训练来提高听音乐的能力,由会听音乐到会欣赏音乐再到会演奏好乐曲。那么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应该把握哪些特点和规律呢?可从钢琴曲听力培养,看音乐听觉训练的听音、节奏和感情培养。
钢琴是键盘乐器,诞生于1709年的意大利,扬名于匈牙利、波兰、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美国,并传播于世界,在李斯特、肖邦莫、扎特和克莱门蒂等着名钢琴大师出神入化的演技下,钢琴以其特有的音质和影响能量独霸世界各民族乐器的鳌头,成为音乐界不可厚非的乐器之王。但是,钢琴演奏的初学者的听力培养是需要下功夫的,正如马克思曾说过的:“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一)听音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在听音乐训练中,无论是听基本音级还是听变化音级,都固定用C大调的唱名,即唱名和音名是一致的,也就是所谓的固定音高。此种听辨方法适合训练儿童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听音过程中,应按照先单音、后音程、再和弦这一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每项练习都先用“啊”或“啦”模唱,练好后再听辨具体的音高,练习时由慢逐渐加快,锻炼学生灵敏的反应。
(二)节奏把握的训练和培养
节奏是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长短关系。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被称为节奏型,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节奏虽千变万化,但经过总结后的基本节奏也就那么几种,节奏训练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熟练这些常用的基本节奏型,通过多读、多听、多记,做到会念、会听、会写、会用。开始训练时,可先一个、二个、三个、四个节奏型听记,然后逐渐增加其长度和难度。在训练的过程中可采用填充(前后节奏都写下来,只留下一部分让学生写)、改错(教师写出的节奏与弹奏有差异,让学生改正错误部分)。
(三)听觉需要从感情的投入和理解上训练和培养
学习钢琴的听觉训练和培养亦需要感情的投入和融汇,如果对于一首钢琴曲目不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蕴,也就是故事或道理,仅仅能够听懂音高和节奏,对于演奏好这首曲目是苍白乏力的。也就是说,仅仅满足于对音乐技巧的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还要会听乐曲音高和节奏的变幻中所表达出的意境,不是就听到的音乐来演奏音乐,而是要听到音乐中的故事和情感,通过自己的演奏,再现这样的故事和情感,自己的感情要被打动,才能演奏出打动倾听者的感情的音乐。首先,演奏钢琴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演练才能掌握的技术,在整个学习和演练过程中,富有情感的听觉能力必须伴随其中。其次,演奏得好与不好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还与演奏者二次创作的能力分不开,其中,很大的成分取决于演奏者究竟在这首曲目中听到了什么,通过倾听歌曲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的东西是否表现出来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