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参加声乐训练的学生各不相同,他们不仅在音乐水平上有高有低,而且他们学习声乐的起点也有前有后,这就要求教师先做好计划安排,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声乐训练。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补习,将学生按音乐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对不同的组进行的训练是不同的,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合适的训练力度。由于陆续有学生来参加声乐训练,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所处的阶段,来识别学生的音乐水平如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些学生可能在乐理方面比较薄弱,教师就可以多对其进行乐理知识的讲解,通过多做书面练习以加深其对乐理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则在演唱技巧上有所欠缺,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学生多进行演唱技巧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以及教师的指导,达到熟练掌握演唱技巧的目的。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影响声乐成绩。为了参加音乐高考,学习声乐的学生一般都会比较努力,相信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的声乐成绩一定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狠抓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关键,对于声乐的学习,基本功更显得尤为重要。报考音乐高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在高考前,一定要狠抓基本功训练,只要这样,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掌握更深层次的音乐知识。基本功的学习并没有那么简单,基本功也包含很多内容,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对自身音乐素养有较大提高,就需要抓住主要部分,而不是每个方面都涉及,关键在于精而不是广。
1.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所在,而气息的控制是由呼吸来完成的。通过均匀恰当的呼吸控制气息发声。对于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总是在这方面认识不到位,导致演唱时总是对气息运用不好。要么吸气吸的太多,使得全身僵住,发不出声音;要么吸气吸的太少,出现提气现象,看着像是在吸气,其实并不是,或者吸了一部分到了胸腔中。吸气的多少控制不好,就会导致气息不匀,发声不准确。呼吸训练主要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还有胸腹式呼吸。如教师在训练学生呼吸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呼气吸气习惯,达到演唱时对气息控制自如。
2.共鸣训练
刚开始学习歌唱的学生,通常声音都比较小。声乐训练一般是先把学生的音域打开,使他们的声音变大,同时使气流在经过共鸣器官时变得圆润、清亮。声乐训练中有三种共鸣方式,鼻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在演唱时应三种共鸣方式相互配合,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混声共鸣。通过灵活运用三种共鸣方式,达到使学生发声亮度提高的目的。每种共鸣方式都是很基本的声乐技巧,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训练,以使自身的整体声乐水平提高。
3.吐音训练
声乐中一定含有一些文字,声乐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演唱,抒发感情,这就需要演唱者要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吐音训练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要准确咬字吐音,二是要掌握艺术发音的规律。咬字就是要求学生在歌唱时尽量将每个字的声母念准,吐字则是指将韵母念准。歌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体现,而不是一般的语言交流,需要在吐字清晰的同时,添加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在演唱《黄河与长江》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时就应该将每个汉字都念的铿锵有力,演唱《我的老父亲》这种抒情歌曲时,就应该将每个汉字念的柔和一些。不同的歌曲要有不同的艺术发音规律,这样所演唱的歌曲才更加富有感情。让听众能够听清歌词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在[5]。
(三)扬学生之长,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声乐训练,也应该注重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及特长,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音乐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如有些学生的声音比较细,唱不了粗壮的歌曲,教师可以让他在民族歌曲上多下功夫,学习民族唱法;而有些学生的声音较为深沉,教师就可以先让他从美声唱法开始学习,然后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接下去的训练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当然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师应对学生多加了解,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声乐训练的时间并不长,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使学生不至于在理解上出现问题,在教授的方法上要注重实效性。例如在高音问题的处理上,有的学生总是唱不出高音,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从基本功中的呼吸训练做起,有的学生则是对高音是从哪个位置发出的搞不清楚,此时教师就应该从发音位置上开始讲解。使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都能够有效快速的解决。
音乐高考越来越流行,而主试声乐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声乐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这不仅关系到考生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进入到理想的大学继续音乐生涯,也关系到音乐院校能否接收到优秀的声乐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及学校多方面的努力,加强对学生声乐训练的力度,重视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当然这也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