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与铜鼓音乐在卡蒲毛南族的丧葬仪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石光尤老人对笔者说:“卡蒲毛南族的铜鼓只能用于丧葬之中。”这和周边民族的用铜鼓习俗有很大差异。石光尤老人还讲到:“在卡蒲毛南族,老人将要去世时,就要准备好铁炮和铜鼓,等老人过世后,就放铁炮,并敲响铜鼓,佯?人有句俗语‘铁炮一鸣,铜鼓一响,要吃牛肉’,意思是一旦听到放铁炮和铜鼓的响声时,人们就知道某家的老人过世了,过世老人的家庭就得给亡者杀牛做场,寨子里的人就有牛肉吃了。”这种习俗在笔者第二次专门对石光尤老人和石佩科老人做访谈时得道了印证,当时笔者正在对石佩科老人演奏的铜鼓进行摄像,其熟人经过时知是在做采风工作而不是真的有老人去世,但还是开玩笑的说:“石哥,有牛肉吃了?”
铜鼓,通体全铜铸造,鼓形,中空无底即只有一个鼓面,两侧有铜环耳,鼓帮与鼓面饰有各种图案。据史学家考证,最原始的铜鼓是云南省楚雄市万家坝古墓葬群出土的铜鼓,此墓葬群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后广泛的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可以说,铜鼓自古就是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族之重器,并作为各民族祭祀道场的重要礼器存在,是权利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作祭祀天地与祖先的铜鼓也逐渐流传至民间,并衍化出乐器的功能。所以,在当下,铜鼓以礼器和乐器两种身份存在,而卡蒲毛南族的铜鼓的功能除了礼器之外,主要限制于丧乐的演奏。因此,铜鼓在卡蒲毛南族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随意乱用的。
“佯?人认为铜鼓是中国最好的乐器,所以在送亡魂时要用最好的乐器――铜鼓。”因此铜鼓是卡蒲毛南族丧葬仪式中最为重要的礼器和乐器,并作为一种与灵魂交流的媒介参与丧葬仪式的全过程,在前述的仪式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铜鼓的伴随与铜鼓音声的环境渲染。笔者将铜鼓的使用及演奏谱子归列如下:
(一)入殓时用的铜鼓音乐
在入殓环节中,报外家并到来后先请鬼师喊魂,佯?人认为人死后虽然身体在房间里,但是灵魂却在外边游荡,所以要请灵魂进到屋内使尸魂合一。此时,如逝者为男性,丧家应请到2位鼓师,如是女性,则只请一位鼓师即可。在喊魂完毕后举行开铜鼓仪式,在此仪式中,鼓师须站着大鼓,不可坐下。鼓谱如下:
1、敲鼓边:哒哒哒……无固定节奏和长短,但要由轻至重敲打,全凭鼓师依次自由掌握,如此三遍;
2、敲鼓面:2/4拍 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0 咚‖击鼓要点:前重后轻;
3、鼓边与鼓面相间:基本节奏1,2/4拍 哒哒 咚|……基本节奏2,3/4拍 哒哒 咚咚 咚|……基本节奏3,2/4拍 哒哒 咚咚| 咚哒 咚|……其中如基本节奏1打5个小节,随后的基本节奏2、3也只能打5个小节,如基本节奏1打7个小节,随后的基本节奏2、3也只能打7个小节,其名称分别叫做“五槌”和“七槌”,“五槌”在“七槌”之前;
前述1、2、3段鼓谱顺序敲打。此段开铜鼓的鼓谱意思是欢迎亡魂归来,同时,其他乐器如唢呐、小锣鼓等奏响“万年欢调”以娱乐亡魂。
(二)在曰太(音)阶段用的铜鼓音乐
石佩科先生对笔者讲:这个阶段所用的铜鼓节奏是卡蒲毛南族古时传下的,比较原始,意为送亡魂与祖先相聚和欢送亡人升天,用二根鼓槌。鼓谱如下:
1、敲鼓面:咚咚咚……三槌一遍,分为“三槌”、“五槌”和“七槌”,每类击打三遍,后用2/4拍 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0 咚‖结尾,击鼓要点:前重后轻;
2、(重击)咚 咚|(轻击)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0 咚‖后可循环数次;
3、做场时,要用鼓声邀请亡魂赶场,鼓谱与开铜鼓仪式时的鼓谱基本相同。
(三)安葬阶段用的铜鼓音乐
安葬阶段主要是送别阶段,此阶段的鼓谱为:
1、(重击)咚 咚|(前重后轻)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0 咚(重)‖此部分可循环并随鬼师所念送魂词击打,意为将亡魂送至祖先处相聚。
2、打退鼓,即表示已将亡魂送走,整个丧事结束,还表示击鼓的鬼师对孝子家庭的祝福。鼓谱为:2/4 拍 咚咚 哒|咚咚 哒|咚咚 哒|哒哒 咚|哒哒 咚|哒哒 咚‖ 此节奏共反复击打3遍即结束。
结语
卡蒲毛南族丧葬仪式中的铜鼓使用情况远比笔者所记录的复杂,有很多就连打鼓的师傅都讲不清楚。石佩科先生还告诉笔者:“由于鼓谱和所赋予的涵义的复杂,今天的年轻的鼓师大多已将祖宗留下的鼓谱改写,使其便于记忆和演奏,铜鼓的使用已今非昔比了!我们这帮老头子总将会走的!”听着石老的叹息,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学研究人员,感受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此文中的鼓谱多为石佩科老人演奏,笔者本人记谱,有错误与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斧正。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