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领一合说明最终附和的人被领的人说服了。
例:马吕斯回到他的朋友圈里,向众人说明他爱上了一位在街上偶遇的女子,众人觉得这种一见钟情实在是不靠谱,纷纷劝他不要坠入情网,最终却是马吕斯将他们一个个都说服了,整个过程是通过一首歌曲完成。马吕斯与众男子,一领一合,最后的大合唱也就是说明了众人已被他说服。原来吕马斯一行人都是饱含爱民之心的热血男儿,面对现世的种种不平,他们早已打算联合起来反抗,这种反抗情绪在他们得知某一位正直将军的死讯后终于爆发,他们准备投入反抗的战争中,但临行前,马吕斯要去见珂赛特一面。
(二)同一曲在不同场景的共同演绎。
情景1:珂赛特在思念马吕斯,唱起了歌,但在之前询问爸爸(冉阿让)过去的事,因为觉得爸爸今天不对经,但冉阿让不愿意告诉她,走开了,珂赛特更加思念吕马斯,唱起一曲;另一场景中,吕马斯奔走在来见珂赛特的路上,爱潘妮跟在他身后,两个人的重唱,心境却完全不一样,吕马斯是兴奋激动的(因为马上要见到思念的人),爱潘妮内心是苦涩的(因为向前迈一步她离心爱的人就远一步),戏剧性对比非常强烈。当吕马斯终于见到珂赛特,两人一问一答的对唱到重唱形成一个“世界”,而背后爱潘妮一个人的旋律就像在自说自话,是与他们二人的爱情世界截然相反的另一个孤独的世界,戏剧性的对比又掀起一次不小的高潮。这种矛盾的紧绷的场面被冉阿让的呼唤打破,冉阿让唤珂赛特回家。吕马斯接着也不得不离开。 情景2:冉阿让珂赛特再次逃离时,心情各自复杂,还是同样的手法,用同一曲不同人的演绎来表现不同的情感。首先是冉阿让的歌唱,接着是马吕斯、珂赛特以及爱潘妮,在三个不同的场景同时演唱,虽然珂赛特与马吕斯俩人不在一块,但是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相信歌词的一问一答式是为了表达这种情思;而另一边爱潘妮在这一曲之后,改变心态,装扮成假小子混入马吕斯他们的反抗队伍,其实这并不代表她对爱的放弃,她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守候在她爱的的人身边。这首歌并没有完,后期轮流加入反抗团男子的唱段,这表现群起放抗的情绪达到了一种高潮;接着还加入了军官沙威的唱段,他发誓要抓住反抗分子;冉阿让此时唱段加进,或许是为了表达冉阿让不会让沙威得逞,至少他会出来反抗;接着又有穷苦人的一小段唱词加入,之前出现过的所有人的唱段最终合在一起,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愿望,只待黎明去改变。
情景3:在战乱中活下来的马吕斯很绝望,他的同仁们都死于枪战,而他却被人救出来了,不知道是谁救了他。此时珂赛特唱下一首充满爱的歌曲,将马吕斯从绝望的边缘拉回了,二重唱表达出这种转变,后面冉阿让的加入,三重唱的形式,表达出了冉阿让的不舍。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音乐剧中,音乐与剧情必须巧妙地结合,才能让人既明了讲了什么,又对音乐记忆犹新,多种多样的演唱方式更能为剧情的表现增光添彩。而音乐剧拍成电影的这样一种存在方式,不仅能给编剧者更大的创作空间和雕琢空间,也能给观众提供更多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其体会到音乐述说故事的魅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