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是以歌曲表演和比赛PK为基础的真人秀竞技节目。当前的电视节目中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而其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尤如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其发挥了音乐传播的大众优势和选秀节目的参与优势,将音乐抒情性和PK竞技性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音乐交流模式和情感传播过程同时出现,有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观众据此受到了感染。“人与人之间要想实现良好沟通,不只是依靠语言当中包括的道理、逻辑、事实、证据,而应该是一种有关情感的感受性。”《中国好声音》有效利用情感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音乐传播达到了情感传播的效果,使之出现了音乐和情感的共鸣效果。
“好声音”这一名词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但包括专业意义上的专业化水平,如音色、音准、节奏等;也包括社会意义上的价值表现,如歌曲本身具有的时代特点、历史特点和文化特点;同时还具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表达,如情感的真实性和饱满度等。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好声音》不但传播音乐,同时也传播一种文化和一种情感。为了表现这些主题,节目中的导师盲听和转身则具备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导演设置这一环节可以让导师不受选手外形条件的影响,聚精会神地听选手唱歌,对音乐选秀类节目模式是一种突破。导师们只能依靠自己听到的那些高亢、低沉、细腻、狂野的声音,看自己能否被这种声音打动,从而实现转身,这一环节设计彰显了音乐节目的本质和音乐的表现力,表现关注音乐的纯粹性和本真性,选手的成败与自身形象无关,而与音乐本身的感染力联系在一起。这种形式本着公开公正的选拔观念,同时展现了音乐传播的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不但是选手们投入地歌唱,而且观众也可以看到导师们在盲听时的种种表现:有时无动于衷、有时皱眉摇头、有时咬牙切齿、有时兴奋过度、有时手舞足蹈、有时欣喜若狂、有时泪流不止。导师们的情感表达,再加场上选手的激情歌唱,创造了强大的气场效应。每一个选手个体真情实感的记录,每一个导师表情的千变万化创造了音乐现场的真实、情感表达的真实、选手选择的真实、表情态度的真实,这一节目形式由于真实而使其充满了不能抵御的感染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