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齐句。四平调虽然以变化句为多,但是整齐句也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七字句”、“八字句”等。如下例:
自从别兄转家乡,朝朝暮暮思梁郎。(七字句)――《柳荫记》
纤云弄巧轻烟送暝,秋光明净碧落沉沉。(八字句)――《太真外传》
(二)长短句。四平调的唱词运用比较灵活,长短句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长短句源于宋元词曲,对唱词字数的要求并不严格,这也正是四平调与西皮、二黄等其他唱腔所不同的地方。如下例: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锁麟囊》
四平调唱词富于唱段的变化,可以表达多样的情感。任何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唱,这也正体现了四平调唱词句式的包容性。
(三)变化句。变化句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对原有句式进行扩充、压缩、重复或加入衬字、衬句等的一种句式,四平调中变化句式用的较多。
1.衬字或衬句。在整齐句中,为某种感情的需要而补加的词或句,为衬字或衬句。四平调中有时为了便于演唱或表达某种情感,常加入衬字或衬句。
如《贵妃醉酒》中:“我便(来)朝把本君奏知,(哎呀,卿家呀)
管叫你官上加官,(啊),职上加职。”
2.前叠。前叠指重复开头的词句,有的唱词为增加感情色彩,常使用前叠。四平调中就有多处用前叠。
如《贵妃醉酒》中:
“见玉兔啊,(玉兔)又早东升。”
3.后复。后复是指再现结尾的词句。四平调中经常用到后复,某个乐句或乐曲本已终止,再重复结尾的部分,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贵妃醉酒》中: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广寒宫。”
戏曲唱词除格式外,每句结尾还要求其合辙押韵。唱词共有“十三辙”,每段唱词必须落同一“辙口”。但是四平调的唱词灵活性比较强,有时为了便于表达词义,允许上下句不落同一“辙口”。四平调上下句的文辞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唱词文字简练,易于流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