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自一生的音乐创作中,最能体现他的创作才华及创作价值的就是黄自的艺术歌曲了。黄自是我国艺术歌曲进入30年代创作繁荣时期最有创作价值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作曲家,有学者曾经说过:“本时期的艺术歌曲,90%以上都是音专师生创作和演唱的,也就不难理解了。”黄自艺术歌曲一般都具有高雅古典的气息,有很多经典性作品在音乐会中也都作为主要曲目来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总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古诗词、抒情性、现实性。这三个类型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每一种类型的艺术歌曲都有自己的特点。各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花非花》(1933)、《卜算子》、《点绛唇?赋登楼》(1934)、《思乡》(1932)、《春思曲)、《玫瑰三愿》(1932)、《天伦歌》、《谁养我》、《睡狮》、等。艺术歌曲是一种集歌词、旋律、钢琴伴奏三者都融为一体并有很高艺术性的歌曲形式。例如《玫瑰三愿》中三个愿望逐渐递增的情感张力与浓度;《卜算子》中清冷幽远的意境,借鉴印象派平行小七和弦的手法来刻画神秘朦胧的场景;《思乡》中清脆的杜鹃啼鸣以及《花非花》中的民族风格与韵味运用五声音阶上下行进行,均体现了黄自先生在创作艺术歌曲时的创新精神。
1929年黄自接受了《新港晚报》对自己的专访,他说:“我们不被认为是一个音乐的民族,因为我们的乐感还未被启发。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开始这种启蒙。这是我回去之后能够从事的工作。”在黄自回国后的第三天,就提出走俄国国民乐派的道路,建立一种民族新音乐的主张。黄自回国后还写了很多的理论着述,既富有现实意义又有很强历史使命感,从没有表现出一种理论权威的样子凌驾于他人之上。许多有着独到见解的理论着述都对当时乃至当今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例如:《音乐的欣赏》(1929)、《西洋音乐进化史的鸟瞰》(1930)、《和声学?序》等(1932),其中黄自对中国音乐前途的看法和评论是非常深刻的,他指出:“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黄自还主张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创作经验、技法的同时,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他的四大弟子之一贺绿汀曾说过:“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赵元任对黄自的音乐创作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评价,他说:“黄自的旋律是流畅的。”“黄自的节律当然变化很多。大体上说起来是倾向于稳重派……黄自对于中国字在乐句里轻重音的配置,可以说严格得要命,在现代作曲家中间,很少有像他这样严格的。”“黄自的和声大半是朴实的如其为人。”“他的长处是做什么像什么,总是极得体,总是极好唱,我曾经称他为现代中国最可唱的作曲家。因为这个的缘故,我赞成现在学作曲的学生们把研究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的工夫至少匀一小部分来注意点黄自的音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