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入手,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

  1、多听各种音乐作品,加强情感体验

  我国着名指挥家李德伦说过:“怎么样才有音乐的耳朵呢?音乐听得多了,就会有音乐的耳朵。”课件在音乐欣赏中多听的重要性。这就如同吃饭不能挑食一样,各种营养都吸收才有利于健康。多听不但可以增进人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更主要的是借助于多听可以解除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获得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人类的一切情感在音乐作品中均有体现,比如最常见的“喜、怒、哀、乐”等等都可在音乐作品中找到。像《梁祝》中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愉快生活画面。再比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中拉弦乐器在低音区用缓慢、沉重的音调,微弱的音响,渲染出的悲剧清晰等等。

  2、从情感线条入手加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从而发展形象思维

  作曲家由于受到某种涌动的情感支配,挥笔写下其感受,演奏、演唱者则根据乐谱重新表达自我的综合情感,而欣赏者又通过流动的音乐唤起相应的情感共鸣。其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斥着情感的发泄和流动,从而就形成了情感线条的起伏与走向。其实这种情感的线条与人的日常生活中多样的生活状态是完全一致的。比如旋律线的上升与情感线条的扬起是同步的,反之亦然。事项如果我们想想一群人在谈话,他们愈是激动,声音就愈是响,愈是快,愈是高。而如果他们的声音愈是轻,愈是慢,愈是低那说明他们的情绪相比反而更显平静,温和。比如贝多芬的《莱奥诺拉》第三序曲中高潮所用的高的,上升到,响的,快的音节就成为缩写音乐作品中鼓舞人心的片段之一,它表现了生命的最兴盛时期,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结尾处所用的深深的、下降的、轻的、慢的乐句就成为最使人沮丧的音乐,它表现了生命的奄奄一息。当然音乐情感线条的走向,并不仅仅就此上、下行两种,还有很多比如曲线型的、波浪型的等等。这类情感线条,一般都与中、慢速相联系;力度也不太强,它更善于表现一种抒情及甜美的情绪,比如我国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以及《步步高》等等。

  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浓有淡,有明有暗,有的类型单一,有的复杂多变,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当我们了解并且掌握了情感线条起伏趋势、疏密程度以及运用的规律,并且了解不同作曲家运用不同情感线条的喜好与特点时,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为您推荐

运用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创编能力,让学生理解音乐

  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也是很好的做法,这样就能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

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主动持久学习音乐的精神力量。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

提高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化程度的策略

注重过程化--提高幼儿感触能力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的过程比学会的结果更为重要。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中应该注重游戏的设计,将丰富的内容灌输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在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

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音乐艺术用音箱的魔力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谨慎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史不加任何外力,直..

重视竖笛基础练习,逐步提高吹奏水平

  1.培养正确的吹奏姿势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学习竖笛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演奏者的形象和演奏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挺胸抬头脚放平,两臂抬起往前看”来规范学生的演奏姿势,以此纠正学生低头、坐立不直、踮脚和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