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表现方法有很多,但就其性质来讲主要不外乎两种,即描写性的与表情性的,亦或两者兼有的,后者将不再本文着重论述。
1、加强对描写性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
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作品显然是和口及艺术,实用性的音响艺术有着共同之处。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就有模拟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实用音响的音素,比如我国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及《空山鸟语》等等来模仿树林中各种鸟的叫声,描绘出了树林中一片生机盎然、热闹欢腾的景象。再比如俄国作曲家鲍罗廷所作的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它就似一部生动的短片电影。一开始,先由小提琴奏出,高八度的持续泛音,清凉透彻,描绘出了广漠无限、空旷寂寥的草原画面,好像一副油画全景图。然后,单簧管和圆号相继吹出第一主题,接着加入音乐的弦乐拨奏,骆驼和马队的脚步声从远处慢慢传来,长度吹出俄罗斯风格主题。然后,让这一主题先后在不同乐器上用不同的调性再现。最后,在轻微的长笛声中逐渐消失,马蹄声渐远,驼铃声也慢慢地消失在天地一线间。这样的例子在音乐作品中有很多很多。通过加强在音乐作品中寻求这种画面感与镜头感的描绘能力,可以使人更好地加以体会与理解,同样也可很好地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2、加强对表情性音乐的理解与想象
表情为主的音乐一般都没有标题,通常用作品的序号来表示,如第一交响曲等。即使有的有标题,音乐作品也不完全是对标题内容的描写。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虽然屈才《天方夜谭》的故事,但是在音乐中却基本没有故事内容及情节描写。又如李斯特创作了13部交响诗,每部交响诗与所配标题不重描绘,更多是一种寓意深长的情感体验,突出的是原作那显现或隐含的诗意及作曲家内在情绪的表现。
表情性的音乐史作曲家通过陈述、对比、发展及发展再现等音乐手段来表达作者自身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不是一时一景所引起的,而是经过较长时间对社会与现实生活事务的思考后形成的,因此其表现的北韩丰富并且深刻。只有在真正了解了相关的个人与社会时代背景,音乐风格及创作动机等之后,才能正确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并能扩展音乐理解的角度和层面,使我们能感受到多角度的生命意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