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欣赏

  1.演唱主题

  分辨每个作品的主要依据就是“主题旋律”,而这也是这些音乐作品的主要特征,初中音乐欣赏的作品大多都是旋律动听且非常典型的音乐,非常易于学生掌握,而且能够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因此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聆听完整个作品后,马上让学生尝试着找出作品的主题音乐,由于学生是刚刚欣赏完,所以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哼出几个小节的旋律,再引导学生对此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反复演唱主题,学生就会很快的记住这个作品,甚至是形成长久记忆。

  2.节奏律动

  音乐欣赏不单单是让学生去“听”和“唱”,更要让他们的身体也动起来,参与到音乐中,让学生身心都能感受音乐,这样会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因此,在欣赏中也要让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节奏律动中,如击打自己身体的部位、拍手、拍桌子等等,让学生对节奏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样更能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不仅凸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2]

  3.演奏创作

  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乐曲演奏和创作也是很好的教学方式,让欣赏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好舞台,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能让学生获得自信与愉悦,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4.乐于鼓励

  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成功可以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心情愉快,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要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哪怕学生有一点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5.分组合作

  分组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团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之间做到互补,从而使课堂效果更佳。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是知识水平等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课后延伸

  教材的内容终究是有限的,也是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因此教师要尽量的引导学生去寻找一些教材之外的作品,如电视或是电影等的一些主题歌等,让学生根据剧情的内容来分析音乐作品的作用和特点,去感受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音乐,这样做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为您推荐

反复训练,让学生会唱歌曲

  反复练习是可以提高合唱水平的,在同学们都了解了歌曲之后,教师就应该带领同学们一起大声演唱,并且反复的练习在,直到所有人都能够独立的唱完一首歌。合唱的基础也要建立在大家都会唱的基础之上。轮唱和领唱才成为可能..

体验活动由外向?龋?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要让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音乐通感体验,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其听的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只有在听的过程中,融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才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音乐通感体验。   “听”作为体验和表现音乐不可缺少的能..

分析内容,让学生理解作品

  在进行一首歌曲学习之前,学生会对这首歌产生兴趣,教师此时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这首歌所要表现的内容,对于歌曲表达的感情与歌曲的曲调之间有什么联系,只有教师将内容分析透彻,学生才能理解歌曲感情,并且在演唱的时候更容易..

培养意识,让学生敢开口唱

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合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受同学们欢迎,一味地强调看谱歌唱,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激情,会丧失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歌曲的情感有准确的把握,学生可以与这首歌起到共鸣,这样学生..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尚存一定差距   城乡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和城市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尚存较大差距,有些落后的农村除了婚宴、葬礼等活动上有一些格调不高的表演外,在音乐文化活动方面基本是白纸一张。尽管近..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城乡并重,和谐发展   为了平衡城乡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存在的差异,政府应加强调控作用,在加大音乐文化下乡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群众音乐文化的带动作用,确立从城市辐射周边乡镇的机制,配合逐级帮扶和对口帮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