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生活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是学习音乐的一个良好开端,将音乐还原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我认知的兴趣,使音乐学习更显真实与生动。

  (一)弱化抵触心理,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学《嗯嗨呀》这首歌曲时,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号子是民歌的体裁之一。如何才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号子的产生及其作用呢?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采石工人辛勤劳动的视频,然后问道:“从视频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听到了‘嗨哟!嗨哟!’的声音。”“在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你们觉得这样的‘吆喝’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很快反应道:“工人们团结一心,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课堂上给学生搭建自我学习的平台,营造宽松、愉悦的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才能够弱化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抵触心理,使学生真正鼓足勇气走近音乐。

  (二)引领学生感悟,理解音乐情感

  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自身想要展示的音乐形象和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当学生理解了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时就会感悟到音乐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它是存在于我们思想和灵魂深处的东西。离别之情是人一生之中必定会衍生的愁绪,但离别之情不是单一的情感,可能是背井离乡,思念家中的亲人,如古诗新唱《静夜思》;可能是久居海外的游子,盼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如歌曲《长江我的家》,歌曲表面上表达了一位小朋友对长江的思念和热爱之情,通过对歌曲反复地演唱及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发现歌曲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海外侨胞儿童对祖国妈妈深情的呼唤。

  (三)增加流行元素,重塑音乐魅力

  针对高年级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笔者作了仔细的调查,询问了这些学生的意见,让他们提出对课堂内容修改的建议,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能在音乐课上听到流行歌曲。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符合当下的音乐趋势,这不难理解,所以,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也无可厚非。笔者专门花了几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谈论流行音乐,他们畅所欲言,都不无自豪地告诉笔者谁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及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学生还说出了他们喜欢的原因。这些受学生欢迎的歌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着一定的音乐才华,是无可厚非的创作型歌手,而喜欢一首歌曲则是因为它旋律富有动感,唱起来朗朗上口。了解了学生的想法,笔者适时提出要求,要求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从歌词、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尝试加以分析。尽管他们的评论不够专业、全面,但他们都认真表明了各自的看法,兴趣盎然地全情投入其中。

为您推荐

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主动持久学习音乐的精神力量。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

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我们都概括为“多媒体”,怎样更好的把多媒体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乐谱、图片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仅仅依靠板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

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注重情景化--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音乐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通过获取知识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枯燥无味、教学过程拘泥教科书,长此以往的固化教学模式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

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意识和行为倾向,是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内动源。因此,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具有趣味性的教材,在游戏中教师..

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变的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