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校中讲授《音乐欣赏》课,既不同于音乐院校,也不同于高师音乐专业;这些学校专业性强,学生受过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多数学生不识五线谱与简谱,不懂基本乐理;对冼星海、聂耳、贝多芬、莫扎特等中外着名音乐家知之者甚少;对许多中外着名的音乐作品知之甚少。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将如何把这些学生领进音乐殿堂的大门,并让他们学会理性的欣赏音乐呢?我觉得首先应该给学生讲些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知识。因为,如果不掌握一些五线谱、简谱基本乐理知识,欣赏音乐非常困难,即使听了,对音乐的理解也是肤浅的,仅仅停留在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作曲家创作歌(乐)曲,如同文学家写小说、诗歌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叫做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诸如旋律、和声、调式、复调、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等。如果不熟悉,不了解这些音乐语言,就会给音乐欣赏带来很大障碍;但光讲这些知识,学生又会感到枯燥。所以,可以把讲授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多选一些欣赏价值较高的,学生又容易接受的乐曲做谱例。比方说,在给学生讲“休止符”时,告诉他们休止符也是音乐,它是音乐的需要,不是音乐的休息。可以给他们欣赏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乐曲巧妙运用了三十二分音休止符,造成一种风趣、诙谐、幽默的效果;在讲复调音乐时,首先告诉同学们复调是多声部音乐、一个或是多个声部的旋律线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常用的对比复调,是把若干个独立的旋律有机地、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刻画描写几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给同学们欣赏了我国作曲家何占豪、陈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会”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一段复调音乐,这段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感人至深的爱情。在讲“调式”这一部分时,可以给同学们欣赏了一些自然大调式、自然小调式、和声、旋律小调式、五声调式中的中外优秀艺术歌曲及各种地区、各民族的民歌。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既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又学习了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