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游戏中学习。以《谁是小熊》这个音乐游戏活动为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歌曲内容,也学会了边唱歌,边玩游戏。这种游戏方法在让幼儿快乐玩耍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学习,就要对幼儿的好奇心予以充分利用,幼儿对诸如“谁是下一个找不到家的小熊?”、“要抢到椅子得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在意且十分愿意探究的。因而,幼儿是很重视这个音乐游戏的规则的,自然也就提高了这个游戏的质量。
2.灵活正确的示范。对幼儿来说,模仿既是他们的天性也是本能。对教师来说,能对作品做出正确诠释以及生动的示范则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并不能选择机械的模仿。需知,每个幼儿的想象力都是不同的,都有创造的需求与欲望。因而,可在教学时让幼儿担任小老师,向大家展示创编的动作与歌词,并让其它幼儿学习。这种互动的方式可让幼儿对成就感有更真实的体会,也便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如此一来,不但可对幼儿的创造激情予以激发,也能对课堂气氛起到很好的活跃作用。
3.精心组织,实施音乐游戏化。教师在游戏中,角色发生了转变,过去是游戏的“主导者”,而现在成为了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的协作者,同幼儿之间也建立了平等的玩伴关系,幼儿在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时,也很容易接受,取得的成效也是“事半功倍”。如:游戏参与者。在音乐活动“小兔乖乖”中,老师将兔妈妈的头饰戴上,幼儿便明确自己扮演的是兔宝宝的角色,于是教师利用兔妈妈的身份组织活动,为幼儿营造活动氛围;游戏协作者。在“三只猴子”的音乐活动中,由幼儿扮演猴子,而教师则进行演唱表演,并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歌声进行有节奏的跳跃,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实际游戏情况对演唱速度进行调整,有效支持游戏。利用角色转变,融入到幼儿游戏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耍,学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