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1.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明确《新课标》的设计思路,深化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二,,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观念;积极进取,具有奉献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观念;第三,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基本功。
2.加强人文修养
音乐教学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全面的人文修养。在这里所谓的人文修养大概可分为: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人格魅力。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要能博采众长,有全面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向音乐的殿堂。
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在音乐教学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有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中所指的的个性,主要指气质和性格。二是社会学里所指的品格。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既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又是父母的替身。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来的“为人师表”既是师德的规范,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二)在音乐课堂中贯彻新的教学手段
1.创造民主的学习环境,维护创造积极性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我们应该用一种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欣赏的心态,使学生投入到良好的氛围大胆地、积极地进行创造活动,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创造成果,使他们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例如:在欣赏《喜洋洋》这乐曲时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让学生初听音乐,并让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向其他同学来表现对这一乐曲的感受。不同的色彩来描绘,不同符号来表达,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有舞蹈特长的学生用自己不同体态或选择不同的打击乐来表现。这样,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信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造欲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们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有时拿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沙锤、三角铁等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学生们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制作成各种乐器,再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由“表”及“里”,激发创造兴趣。老师通常在教学歌曲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歌词,引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唱《雁儿飞》之前,笔者安排“飞”的律动。先用语言启发他们“飞”的想象:”这时学生就热闹起来了,除了模仿教师最普通的上下摆臂小鸟飞外,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老鹰展翅翱翔;有的像蜜蜂嗡嗡劳作。教唱后,学生了解到大雁是候鸟,迁徙时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这些特点后,再次做律动,“飞”的形态又丰富起来了。在律动中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造力。
(三)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1.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是指未经过仔细分析而直达结果的一种领悟与理解。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并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歌唱、演奏过程中联系已有的感性认识,为歌曲重新填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演奏形式来表演,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运用体态动作,发展直觉思维
在欣赏音乐时,借助于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可以使音乐欣赏得到更好的效果,也让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空前的飞跃。如《幸福拍手歌》的歌词是“如果感到高兴你就拍拍......”这种多重复的歌词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拍肩”、“摆头”、“扭腰”、“伸腿”等。学生自由发挥,此时,教师应不要求学生有统一的答案,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接下来才进行引导性探索和充分联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鼓励是一种教学艺术。唱名张冠李戴是最常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不宜说:“你唱错了,不对,坐下!”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增强创作欲望。
此外,课外音乐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少先队队列歌曲演唱会”、“合唱比赛”等,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参与,并在其中兴趣得到满足,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角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欲望。才能在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过程中发挥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