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善于激发情感,因而音乐的欣赏过程也可以视为欣赏者的情感与音乐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共鸣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情感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在欣赏音乐时不可或缺。欣赏者由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不是通过文字说明引起,而是直接的感性体验。欣赏者在感知正确的基础上,将对音乐中收获的感受,转化为精神上的体验[2]。例如对一段《大提琴协奏曲》不作说明直接播放,要求欣赏者写下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者感受不一。有人感觉悲伤,让人有哭泣之感,有人认为这是一段深陷回忆之中,急欲摆脱纠缠的音调,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来自远方的呼唤与倾诉,情绪深沉。虽然回答不同,但是欣赏者的情感体验表达性质却十分接近。原作中作者是德沃扎克,他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以及身处异乡无法排解的愁苦心情让欣赏者可以直观体验。但是对同样的欣赏者播放他们可能不太熟悉的艺术风格的音乐中,其情感体验又会存在差异[3]。例如宋代音乐家郭楚望的《潇湘水云》,欣赏者中有人认为这是在描述一种痛苦,有人认为乐曲虽然忧郁,但是表达的力量却十分有力,而有人则认为这是在表达明快喜悦的情绪,表达方式含蓄典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甚至情感体验截然相反,主要是因为这是一曲古人所作的古琴曲,现代人与作者思想存在差异,而且很少接触这种音乐表达,音乐感知不正确,因而情感体验才会有所差异。上述中直接感受式的体验是最基本的情感体验方式,然而这毕竟是初步体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全面理解音乐中的内在含义是情感体验更高水平的要求。这也正是毛主席所说的,只有理解才能更深刻的去感受。音乐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通常能够在音乐之外的地方找到依据,比如我们可以阅读文字说明,了解作者生平经历而深层次的体会音乐作品。音乐为更好的表现生活,常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互结合,早在音乐发展初期这种做法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歌舞、诗歌等。这些因素与音乐交织融合成一个艺术整体,因而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认识音乐,全面研究这种艺术整体也是非常必要的。音乐欣赏中,总会有一些音乐作品没有标题,但是这却并不意味他们没有思想基础。因此,为了更加深入的感受这类乐曲的内在涵义,欣赏者应该反复倾听,利用直观感受更细致的体验乐曲中所富含的情感变现。而另一方面,全面分析乐曲创作环境、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所表现的艺术风格及生平经历,从各个方面入手了解与研究,才会正确把握情感内涵。

  结束语

  音乐欣赏中,欣赏者应首先从感性上去精准、细致的直接感受音乐,然后再研究音乐各个方面的知识,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音乐所独有的真正意义与魅力。只有多听、多感受、多比较,才能逐步的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欣赏和审美水平。





为您推荐

体验活动由外向?龋?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要让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音乐通感体验,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其听的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只有在听的过程中,融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才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音乐通感体验。   “听”作为体验和表现音乐不可缺少的能..

让幼儿在音乐中快乐的“听”

  然而若只是提供安静的场所和适宜的素材,而没有一定的指导,恐怕还只是浅尝辄止,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师的作用此时就显得犹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倾听情况做以下的工作:   1.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1、注重个人主观情感体验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理念、社会文化结构、艺术欣赏观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作曲家们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根..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