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小培养孩子对黎族民间音乐的认同感
黎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传播需要后继有人,这就离不开教育。这方面除了家庭教育外,当地幼儿园、小学等要培养孩子学会唱黎族民歌,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对黎族民间音乐产生文化认同感。在通过教育培养黎族音乐人才传承黎族民间音乐时,还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普及相关知识,让人们能深入了解什么是黎族民间音乐。
(二)高校要发挥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人才优势
海南省的高校应联合西南地区高校在网络中建立西南地区民族音乐云资源共享平台。专家学者可以发表学术见解,为学习、创作、演出提出指导性思想;教师可以上传自己的教学课程、音乐作品谱例和演奏视频;学生和民族音乐爱好者可以在云端查阅理论知识、学习演奏技巧,寻找自我的不足之处,加以更正。黎族民间音乐的繁荣离不开高校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音乐创作者可以在云端查阅资料,根据新的流行元素创作出易于传播的黎族新音乐。云端资源在多方位交流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播民族音乐、构建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三)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黎族民间音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发黎族同胞居住地的旅游资源,以此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把黎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与旅游业密切结合起来。祖国的宝岛海南风景宜人,是当下人们旅游的首选地之一,而海南作为旅游大省,旅游业又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推介中,海南应该有自己的旅游音乐宣传语,这可以向专业音乐创作人员或民间艺人征集,用传统黎族民间音乐曲调加入歌词,唱出富有地方特色的黎族旅游宣传歌(黎汉双语)。在推介海南旅游资源的同时传播黎族音乐,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黎族音乐,使黎族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优势互补。 (四)通过网络向音乐创作人征集作品
各地在开发旅游新产品时,可以通过网络向音乐创作人征集新黎族音乐作品(汉黎英三语),包括景区的宣传片音乐、景区迎宾歌舞、景区的演出节目。这类黎族歌曲、黎族舞蹈和黎族器乐的结合模式,可以在景区网络宣传、景区门口欢迎仪式、景区中的各个景点演出环节中进行。如“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等,都可以在景区门口大屏播放黎族音乐录像,或者通过表演黎族音乐的方式展示景区内各景点的特色,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景区中的各景点,通过听音乐就能知道景内有哪些特色风景,哪些景点适合自己浏览。而在各个具体的景点中,同样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详细地展示景点的具体内容。同时景区也可以出资请自媒体平台的“网红”(音乐创作者、黎族歌手、黎族演奏者)为景区拍摄短视频广告,在景区进行直播宣传。如此,既能在旅游景点传播黎族音乐,又可以让景区吸引众多游客,更能促进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计划性开发;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的开发[4]。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政府完全可以把开发景点外包给企业,但由于某些企业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片面迎合旅游者口味而出现一种“伪民俗”现象,这会导致地方民间音乐文化出现许多问题并对游客在理解上出现误区,因此,在黎族民间音乐与旅游资源协同开发时,要从保护与传承黎族民间音乐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把握好。只有在政策上引导到位,加强科学而有效的管理[5],才能通过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让黎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传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