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学生是音乐欣赏中的主体,在欣赏乐曲的前提下,有感而发,不断的去模仿音乐的初衷。当学生参与音乐中,感受音乐美,与音乐美同为一体时,就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创造欲。这就需要老师的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更多的拓展,让其发挥自己的表演及创造欲。如《丰收锣鼓》最后一段音乐的聆听中,学生们发现了是第一段的重现。于是我将这段伴奏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发挥,去寻找生活中的打击小乐器来给音乐润色。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在音乐中的自信心。
最后,我想用我这课的教学反思来作为总结。在执教前,我试教了很多次,一直在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更有效的去欣赏这首乐曲。在磨课的时候也出现过很多的问题,比如在介绍第二段音乐的过程中,我没有用对比的方式,只是将这段乐曲单独让学生聆听,并且老师拿了两条红绸带在随着音乐律动,我想告诉学生的是,这段音乐很连贯很柔美。但是学生们确一点也没有发现,并且把注意力放在了我的红绸带上了,而没有去听音乐的对比。所以后来的课堂中我没有放入这一环节。我把这一环节改成了文中的第二大点,唱和动的配合,并且在唱动的配合下,能够听到自己的演唱的声音,从而去联想音乐的场景,从而更能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除此之外在磨课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就是锣和鼓的节奏。一开始我想用最简单的二拍子来为第一段第一主题伴奏,因为害怕学生们不能整齐的打好。但是上完课后,发现这个节奏不能很好的反映出音乐的节奏性。所以后来我还是选择了和音乐一样的切分节奏。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在唱完节奏后,就能很好的为主旋律伴奏了。这再一次的让我感到唱与动的配合是如此的重要。它能更好的表现音乐。所以作为音乐老师,不段的探究怎样让学生能够上好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手段及方法是极为重要的,以听与想结合,唱与动配合,最后拓展与表演的衔接。这些方式,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来体验音乐的美丽。从而让音乐欣赏课把我们的学生引入一个美的天地,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