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中的意境

  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ii琴之韵不在琴,不在指,而在心,这就是意境。所以前人说“心之道也,琴者器也”。故以心统指,以指运琴,以琴出声调,以声调传风味。声调为琴家所创,但琴之美不能停留于音调,而那难以言传的却沁人心脾的意境,才是琴家追求的审美理想。弹琴者以心弹琴,赏琴者以心品味。书画艺术中有“意在笔先”的纲领,音乐创作中的纲领可以说是“意先乎音”。以意运琴,故能得琴外之韵,调外之境,弦外之音。

  音乐的弦外之音,就是音乐的意境。不过这意境紧紧地联系着审美主体的心境。音乐的意境追求,就是将音乐的审美想象回归到心造的自然景物、世态万象中去。中国的琴曲,追求“静”“清”“远”……静到极点即与杳渺之境相通,以至出有人无,神游于理想的境界。中国艺术创造的空间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现实空间,而是“灵”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音乐的意境可以说是为众妙之根源。相比西方古典音乐讲究技法结构,中国传统音乐大多自娱自得,不拘泥于形式,注重神、韵的表现,追求意境的表达。它讲究的是情和意,不是形象,注重的是意境,不是典型。在中国传统音乐曲目中,多用声音描写景物,但手法多带有写意的性质,带给人以无限想象。另外,中国人在“道可道,非常道”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常讲究简朴含蓄,追求意境,而欣赏者则通过想象沉浸在其无限的意境中去。相比西方音乐较为工整的结构来说,中国音乐则节奏多变甚至看似杂乱无章。其实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形散神不散”,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的正是一种神韵的表达,一种意境的一种表达。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传统音乐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家会为欣赏着营造一个美好的意境,营造一个供以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带来精神上的深化和思想上的升华。

  平时我们认识的世界是能够通过语言来描述的,在我们的习惯中,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世界往往被是为是不存在的,或者干脆将其直接忽略。但艺术可以说是非常微妙的。歌德曾说,艺术家是能感之人。所谓能感,就是艺术家以自己微妙的心灵去感受外在的世界,产生微妙的体验,这些体验是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我认为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更靠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启示,冥冥之中来自神的一种启示。音乐的意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充满神秘感的。罗曼?罗兰说:“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除了心灵和音乐之外再不需要什么。”叶朗先生在论意境的时候,强调“意境”必须具有哲理性意蕴。他说:“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的‘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另一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务、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iii ”

  注释:

  i 《书议》,引见张彦远《法书要录》

  ii 朱志良,《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iii 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1).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