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其核心是以人文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二)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
琵琶音乐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有深厚的历史情结、关注人的情感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三个方面。
首先讲到琵琶音乐中的历史文化情结。纵观琵琶音乐曲目,就可以看出很多曲目都是根据历史史实改编创作的,十分具有史学价值。比较有名的就是以楚汉相争为题材的琵琶曲――《十面埋伏》。这两首琵琶曲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项羽和刘邦垓下之战的场景。《十面埋伏》主要描写的是刘邦听取韩信的建议,使用“十面埋伏”的手法,与项羽在垓下决战,并取得胜利。整个琵琶曲包括列营、点将、排阵、走队、埋伏、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得胜回营等主要段落。明朝的王猷定在《四照堂集?汤琵琶传》里这样写到:“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愿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揉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从王猷定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段十面埋伏通过琵琶曲的运用,再现当时楚汉之争的激烈程度,让人们能在这首琵琶曲中有比较深切的感受。
然后讲琵琶音乐中体现出的对人物情感的关注。以《塞上曲》为例。塞上曲是表现昭君出塞的琵琶音乐,是由思春、昭君怨、弃颜回、傍妆台、诉怨等五个部分组成,集中表现昭君背负国家使命远嫁他乡,对家乡哀切的思念。整个曲子哀切婉转,将昭君不与人说的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进一步的体会,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曲子除了营造出一种哀怨的情绪之外,还有时而开朗、时而抑郁的感情基调,哀怨中不乏激愤的感情,忧伤中也有对国家的思念。这样就为我们,实实在在地表现了王昭君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饱满的王昭君的形象。
最后讲到琵琶音乐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琵琶音乐中,关于和、歌颂自然美景的曲目举不胜数,如《海青拿天鹅》、《月儿高》、《阳春白雪》、《夕阳箫鼓》等。《月儿高》是一首比较着名的传统的琵琶问文曲。这首曲子有十二个段落,分别是海涛冰轮、江楼望月、海峤踌躇、银蟾吐彩、风露满天、素鹅旖旎、皓魄当空、琼楼一片、银河横渡、玉宇千层、蟾光炯炯和玉兔西沉。这首曲子用柔婉的曲调描绘了月亮东升西落过程中大自然光与影的转变,明与暗的交替,还有很多自然景物的恬静与优雅,还把人们的思绪带到月亮上,仿佛能看到广寒宫玉兔捣药的场景。整个曲子节奏舒缓,抒情性极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阳春白雪》是根据《鞠士林琵琶谱》中的某些乐曲整理改编而成的,全曲包括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开花、独占鳌头、一轮明月等段落,其曲调活泼欢快,通过流畅的旋律以及精湛的演奏技巧,演奏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朝气蓬勃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旺盛的生命力,抒发对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梅花操》也是写自然景物的名曲,全曲通过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描绘,赞美了梅花高尚纯洁的情操,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曲有五个部分,酿雪争春、临风妍笑、点水流香、连珠破萼和万花竞放。第一部分,以舒缓的节奏为主,描绘了梅花傲雪。第二段,节奏由慢转快,描写梅花迎风绽放的样子,仿佛在对着风儿微笑,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第三部分,节奏保持较快,旋律更加轻快,描写春天来临,冰雪消融,人们心情变得舒畅。第四部分,旋律更加轻松活泼,表达人们面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由衷的欣喜。最后一部分,通过描写万花竞放的景色,表达人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