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音乐中的审美特征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中,自古就有“雅乐”和“俗乐”之分,雅乐就是指以文人士大夫等知识阶层为代表,讲究“清微淡远”的音乐风格,追求“中和之美”;而俗乐指的是以普通劳动群众为代表,追求音乐的质朴,直抒胸臆。琵琶音乐不仅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也受到广大庶民百姓的欢迎,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一)追求质朴之美的俗乐的审美特征

  琵琶音乐具有俗乐的特征,主要是因为琵琶音乐本身离不开民间音乐以及民间艺人。民间音乐是由于琵琶常常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等伴奏,因此,琵琶的很多曲目来源于民间声乐的曲牌。如《思春》、《凤求凰》等。当然,也有很多曲目在充分发挥琵琶的音韵特色之后,逐渐演变成为琵琶曲。比如《昭君出塞》、《蝶恋花》等。民间音乐为琵琶音乐提供了很多素材,同时民间艺人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比较熟知的有曹东扶、白凤岩等。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追求“质朴之美”的审美特征,在琵琶音乐的结构、节奏旋律、音调等方面都力求简单朴素。

  (二)追求中和之美的雅乐的审美特征

  琵琶音乐中包含的雅乐的审美特征,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人常常用“琴棋书画”的方式自我熏陶,自我完善。其中,琵琶就是琴的一种。文人对琵琶音乐所起到的突出贡献就是对传统的琵琶曲谱的整理和传抄,并进行适当创作使琵琶琴谱能够流传下来。现在能看到的大多是清代的抄写谱,比较着名的有《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杨正选琵琶谱》等。文人一般都爱好高雅,在对乐曲进行加工改编的时候往往都在内容、标题甚至乐曲上进行改动,使其更古典优雅。如李芳园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改名为《浔阳琵琶》,且把每段都附上文雅的小标题,也把旋律改得更娴静幽雅。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