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粉丝”
首先是做一个的有亲和力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中则倡导,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所以要想博得学生的好感,继而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粉丝”,就要努力做到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作为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值青春的叛逆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并不喜欢老师居高临下的命令他们。相反,如果在教学中多用一些“行不行”,“好不好”、“大家说怎么办”之类的话语,不但能够让他们感到一种关注和尊重,而且能激发起他们的思考热情。继而乐于和教师亲近,而不是互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
其次是做一个时尚的老师。除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生活和爱好有足够的了解,做一个“时尚”的教师,比如教师在课堂中时不时冒出几句“你真棒,赞一个”、“走你”、“你真给力”的话语,并能对时下网络热点侃侃而谈,一定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惊讶,能够一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教条”和“古董”的形象,从而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最后是做一个多才的老师。与其它教师相比,音乐教师在个人展示方面,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数音乐教师都有着一两项扎实的音乐技能,或者是引吭高歌,或者是琴键飞扬,都很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拜。正所谓“听其师则信其道”,之所以要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粉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让他们信任教师、喜欢教师,继而将这种喜欢和信任带到音乐学习中去,使教学质量得到本质的提高。
(二)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粉丝”
长期以来,学生们之所以不爱上音乐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材内容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对此国家教育部门也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教材总是存有一定滞后性的,难以及时满足现实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多种渠道并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积极的变化和调整,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继而成为音乐课的粉丝。
比如可以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引子和切入点,让他们感受到教材中音乐的魅力。如笔者在讲述肖邦的钢琴曲时,就将周杰伦作为切入点。很多中学生都是这位亚洲人气小天王的“粉丝”。笔者首先表明自己也是周杰伦的“粉丝”,继而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周杰伦又是谁的‘粉丝’吗?一些资深的“JAY迷”表示,周杰伦是肖邦的“粉丝”,其专辑《十一月的肖邦》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偶像所做。又如对民歌《浏阳河》的欣赏,《浏阳河》是一首传统民歌,而其真正为当代年轻人所喜欢,则是因为超女周笔畅对其的改编和演唱。周笔畅作为超女的代表,有一大批忠实的“笔迷”,对此教师就完全可以将此作为切入点,引出这首民歌。用这样的方式引入教学的内容,无疑让学生兴趣倍增。
(三)让学生成为大明星
首先要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这些活动可大可小,可长期可短期,一切都由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决定。比如可以效仿一些电视节目,进行周赛、月赛、季赛等,也可以就某一项内容举办专门的比赛等。整个表演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导自演,给他们以最大限度的自由。这对于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等,都有着巨大的益处。
其次是将表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表演的机会。比如歌唱教学中,可以请学生用吉他、钢琴或其它乐器担任伴奏;民歌欣赏中,可以请学生用二胡、葫芦丝等进行独奏和重奏等,逐渐将他们培养成为某一个领域的明星。
最后是注重对表演的点评。在“选秀”节目普及的今天,观众都非常热衷于“点评”制度,即选手表演完毕后,由评委进行公证客观的评价,使选手能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一些评委的“犀利”点评,往往比比赛更精彩。所以不妨让学生担任评委。他们除了会特别认真地聆听他人的演唱,还能别人的点评中学习,这样的方式比起老师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以学生做评委的比赛,参赛者表演也会很卖力,学生评委自己也更不敢马虎。在体验到这种明星感觉的同时,学生自然就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