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早教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每个幼儿伴随着听觉、视觉、味觉等感觉器官来认识这个世界,其中听觉器官发育得最早,而音乐与听觉器官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培养幼儿的音乐听觉是至关重要的。在“蒙式”幼儿园待一天的孩子们,在发生上厕所、上课、下课、吃饭、做游戏等等行为时,教师都会播放特定的音乐。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熟悉这些心里暗示信号,一听到某个音乐响起,就知道是该要做什么事情了。笔者走访“小蒙班”调查,看到所有小朋友随着音乐排着队有序地沿着地上画的线缓缓地行走,这种叫“走线运动”,这是他们每天早上来上幼儿园做的第一件事情。为什么要放音乐“走线”呢?如果此时突然把音乐暂停了,孩子们顿时就会慌张了,本来走得整齐有序,音乐一停,步调不一致了,有出线的、有推来推去的,甚至还有张牙舞爪的。

  而在“蒙氏”教育诸多的教学理念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教具,它不同于一般教具,更不同于玩具,笔者归纳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动纠错性”,笔者在幼儿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教具:丰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不一样的“玩法” ……不懂的人以为是普通的儿童玩具,其实是“蒙式教具”,通过观察了小朋友们“游戏”的全过程,就完全明白了。有一次,张瑾煊小朋友的拿了一种教具在摆弄,这个教具的名称叫“带插座圆柱体”,10个圆柱体高相等,直径不等,底座上有相应的孔。他把每个圆柱体从插孔中拿出来后,不分直径大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摆放,然后再任意拿出一个圆柱体,?它找相应的插孔,这个小朋友非常认真的在做自己的“工作”。一组带插座圆柱体是由10个圆柱体和一个有10个孔的底座组成的,每一个粗细不等的圆柱体在底座上都对应一个相应的插孔,根据底面积不等、周长不等,就能很快将圆柱体插回插孔。当然,他只是一个3岁多的孩子,根本不懂这些概念,他随便拿了一个圆柱体,依次的试过了每一个插孔,直到找到并插入合适的位置上,经过多次的反复,他把10个圆柱体都插入了与之相对应的插孔里。不管这个“玩具”怎么玩,最终都会完全正确,过程中不需要指导,只需要反复实践,就从中感悟到了事物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静下心”、“坐得住”的好习惯。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参与指导,完全是孩子们自主的选择和游戏。可见周长、直径、高、立体等概念在无形中使他都有了感性的认知。“秩序”感的教育特质不只显现在教具物的本身,也旁及到外围的一切行动。所以,每次游戏孩子们都必须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游戏后,有次序地归位以及要的尊重它、维护它的素养。在这样教养下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长幼有序”和“先来后到”等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所以,教具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对孩子们潜能、智力的开发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音乐也是如此,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得到了快乐,获得了知识。

为您推荐

空间位置的“退位”策略―碰撞幼儿

  在音乐集体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教师喜欢站在活动室的正中间。因此,笔者建议教师的位置“退一退”,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狮王进行曲”,第一遍聆听音乐时,教师就坐在活动室的正中间,随..

提问语言的“退位”策略―倾听幼儿

  “退位”提问是教师提问在难度性、具体性和针对性方面的一种变化过程。在音乐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营造倾听的氛围,关注幼儿的表达,让幼儿的表达往前靠一靠,教师的语言往后退一退。例如,歌唱活动“小篱笆”,活动之..

让幼儿在音乐中快乐的“听”

  然而若只是提供安静的场所和适宜的素材,而没有一定的指导,恐怕还只是浅尝辄止,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师的作用此时就显得犹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倾听情况做以下的工作:   1.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

挑选幼儿喜爱的乐曲“听”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