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认为,认知过程中的心理结构体现为主体的心理要素,诸如感知觉、情感思维和意志等对外部刺激信息的同化方式,换句话说,它体现了音乐文化内化并转化为审美主体新的心理活动载体形态,具有时空交汇的特点。首先音乐审美神经机制促进钢琴演奏中对和声听觉的审美,在钢琴演奏中首先要感知和声听觉的审美特征。和声听觉是利用听觉记忆感知来辨别和分析音程、和弦以及和声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能够辨明和弦结构或分辨清楚和弦的性质、色彩以及功能等,因为不同的和声效果会为演奏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演奏者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并培养对调式和调感以及节奏感等音乐基础能力,从而产生出一定的和声审美取向,并最终使演奏者丰富其审美情感体验。
其次,音乐审美神经机制有助于钢琴演奏中对旋律的审美,旋律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具有节奏与力度的变化方式,而且拥有音高的各种变换模式,因此它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对演奏者以及欣赏者都带来美感体验。在钢琴演奏中,对旋律的审美特征的体验,表现为对旋律中包含的快乐、感伤、悲愤等艺术风格产生审美共鸣,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音乐创作者的旋律具有不同的审美气质和感受,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的魅力,从而更加丰富自身的审美情感体验。
第三,音乐审美神经机制提高对钢琴演奏中调式的审美,调式是音阶的结构形式,它是有相互关联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所组成的音阶,不同地区和民族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审美特征的音乐文化,所以就存在各种不同结构的音阶调式,甚至不同的作曲家也有各自的审美取向,例如贝多芬的作品中多用小调来展现其极具悲美色彩的革命主义精神,而肖邦则偏爱降号的调性来表现其自身的典雅和沉静的音乐审美气质和情趣。在钢琴演奏中,对调式的审美感知来自于演奏者的听觉感知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来体验调式前后转换是的音乐意境,从而培养其多元化的审美体验。
第四,音乐审美神经机制改善钢琴演奏中对曲式风格的审美,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音乐结构组织形态的审美追求也是不尽一致的,例如在西方音乐中多使用两端呼应的三段连缀体为普遍的音乐结构形态,而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多以多段连缀体作为普遍使用的结构形态,因此各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不同的音乐创作者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风格。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只有把握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以及不同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魅力,并建立起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并拓展其审美视野。
总之,音乐审美神经机制的认知研究过程,丰富了对大脑神经机制作用方式及其功能的认知,并对钢琴演奏者的审美机制形成和多元化的审美认知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