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性的转换
在西方国家,传统的和声中,调性的转换还有调性的布局都有着明显的规定。根据勋伯格的和声理论,传统作品中一般和调性关系比较强,可以定义这是直接近关系,也可以定义为间接近关系几种类型。在19世纪之前,在这些音乐作品中,很多时候都在强调音乐间关系。尤其是在音乐的连接上,一般都会有属调、下属调、上属调以及一些下中音小调等等,这些音调在逐渐的融合。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和声中,这是一种调性关系。丁善德进行音乐创作时,吸收了功能和声理论组织音响。另外,也充分的考虑到调性问题,使得颜色搭配更加合理。一般在主音转变过程中,这个调性布局更加合理,而且能够满足布局原则需求。这样的调性一般都会保持着倾向特点,又可以将法国印象派的音乐美展现出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基于主音大小调之间的体系,相互渗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丁善德在进行音乐创作中,已经越来越成熟。逐渐从第一度发展到第二度,在发展到第三度,这是一种强烈的调性转化,在音乐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色彩。而且,该调性手法在钢琴作用中运用得非常广泛,这是表现作曲家个性的有效形式。在《快乐的节日》中,调性的变化非常明显,从C调开始转变逐渐下降到中音大调,大调在逐渐降低到A调,而且最后在低调和高调之间游离。接着开始逐渐降低D调、A调等等,这些调的改变对于转化音乐韵律有着影响。音乐主题不断变化过程中,可以在主题中将色彩展现出来,使得调性逐渐得到扩展,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功能上的连续性,又可以使得音乐具备浪漫色彩。在音乐使用过程中,可以将音乐的形象展现出来,还具备浓郁的民族风格。
(二)直接调性对峙
一般而言,在使用主音大小调时一般都直接展现在调性对峙上,这样可以使得音乐在缺失功能前提下,可以使得色彩不断转化。这是浪漫和印象派之间的融合,也是钢琴作曲最高境界表现,这些表现体现出了音乐布局特点。在进入钢琴《第二新疆舞曲》中,作曲家更加广泛的使用该表现形式。这样的转调手法,可以将其音乐的调性展现出来,使得音乐风格也得以体现。这为主题得以丰富提供了借鉴,而且使得在和声上得到了新的尝试。在进行音乐尝试时,应该保持创新的音乐内涵,将一些落后的方式摒弃。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