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令人瞩目的范畴。它超越了现实中具体体现的景象,如情境与事件等,创造出的是一种无限的空间或时间,使人得到“胸怀宇宙,思接千载”的一种审美领悟与意蕴。传统筝乐的意境表达与自然物象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欣赏自然到回归自然,一方面在自然中折射人情,另一方面又往内心里移入自然,形成一种物我如一,这样的物象既可以是一种景象,也可以是一种情绪。同时,在演奏技法上透过“左手表韵,以韵辅声”的诠释,使“情”与“景”的意境更加鲜明。
根据古琴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梅花三弄》,作品借以对梅花的气味扑鼻的芳香、傲霜斗雪的高贵形象,深情的讴歌梅花品性高洁的人格特征,并借此抒发一种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弄”,具有抒情、写意的含意。“三弄”在乐曲中具体指表现梅花主题的曲调以泛音形式连续穿插出现三次,曲调旋律优美,音色清亮,节奏活泼,形象描绘了梅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的精神境界。(见谱例4)
总之,我们可以把这种由于古筝的音乐审美而得到的心理状态,称之为从“意境”中所能获得的审美心境。意境,应该是所有艺术作品都可能创造的审美效果。然而惟独音乐所创造的意境,则具有永恒的魅力。其他的艺术作品有可能在审美过程中,从新颖感到亲和感,再到随意的疏远感,或厌倦感。然而传统筝乐艺术所表现的音响魅力却能在“百听不厌”中不断获得审美的愉悦。有审美创作经验的演奏者,不仅在反复不断的再创造中演奏出新的“意境”,而且使听者在反复的旋律、节奏的“刺激”下,还可能聆听和领悟到新的意蕴。这里所谈及到的“意境美感的有机创造”不仅说明古筝的音乐表演创造的至高审美标准,也为古筝的整体完美艺术创造,提出了新的自我审美心境的艺术追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