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表达的是音乐,音乐是用来听的,它是一门听觉的艺术。竹笛演奏技法对于竹笛音乐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竹笛演奏是兼口、手、耳、鼻并用。在演奏的过程中气息控制也是最重要,最难的的一点,气息是竹笛演奏的魂。即气沉丹田,在吹奏过程中不能太紧要相对松弛的状态下才能奏出最好的音色与旋律线条,既要保持声音的“宽、松、亮、圆、厚”又要做到“强而不燥,弱而不虚”。我个人的理解气息运用应“吸得深,吐得尽,吸得快,吐得慢”。张维良在竹笛演奏中这方面是做的相当完善的。在当代竹笛曲《行云流水》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我听过张维良先生演奏的《行云流水》立刻被张先生的气息控制之精湛所折服。 《行云流水》取材于20世纪初邵铁鸿创作的同名广东音乐,分别由慢板和快板两部分组成,运用大G调低音笛来演奏,慢板部分旋律如泣如诉,悠长平稳、虚实相间、飘逸潇洒,宛如徜徉于天际的浮云,加之张维良先生对慢板部分气息的运用以及对乐曲的深刻诠释,另听者闭目而思,宛如身临其境,浮云流走,如丝如缕。
快板部分流畅洒脱,似有涓涓清溪水声,汩汩流淌。运用循环换气的演奏方法连贯快速清晰的将十六分音符音型来表现流水。令人情思飞扬,心生神往。由此可见,张维良先生深厚的气息功底,实在令人折服。
当代竹笛的演奏也需要提升与创新,已故的着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赵松庭先生在他的着作《笛艺春秋》中提到:“竹笛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能赋予更深刻的价值,表现手法也是越多越好。”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竹笛技术上不能一直仅仅局限在“颤叠赠打,吐滑剁花”等等这些基础技巧基础上。张维良在这上面的探索又是极其成功的。这些所取得的成就都要归功于张维良平时对各式吹管乐器的广泛涉猎。张维良将埙,箫,尺八等各种吹奏乐器与笛子演奏上相互借鉴吸收。实现了更加多样性的表现。
我在听张维良演奏的大部分曲子中注意到一个细节也是个大重点,这里也值得一提。就是张维良对于腹震音(气震音)的运用娴熟自然。这是我想起了西洋长笛,长笛是用的按键系统,这给手指的表现就固定了枷锁,中国竹笛在此方面则更具优势。长笛演奏家为丰富笛子色彩自然就极其注重气息的控制,腹震音的运用就是极其重要的,始终贯穿整个乐曲中。而腹震音在我国的笛子演奏中笛子演奏家包括教师,学习笛子的同学都不太注重于腹震音的运用。偶尔也只是在特定的几小结乐曲中作装饰音使用。张维良对于腹震音的把握运用得精确有度,在不同的曲目中作不同的变化。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当代习笛者去学习的。
当代竹笛的创作与表演在演奏技巧,演奏形式的创新上也需体现出新的时代意识和进取精神。张维良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保持着足够的张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感悟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